投资热线

0431-81187096 / 81187098

  政务大厅服务热线

0431-81187301

首页>中韩示范区政务综合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中韩(长春)示范区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中韩示范区政务综合办公室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100MB1E278068/2023-24285
分  类: 科技、教育 ; 公告
发文机关: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政务综合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3年04月28日
标      题: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2023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
发文字号: 中韩长示范管〔2023〕50 号
发布日期: 2023年04月28日
索  引 号: 11220100MB1E278068/2023-24285 分  类: 科技、教育 ; 公告
发文机关: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政务综合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3年04月28日
标      题: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2023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
发文字号: 中韩长示范管〔2023〕50 号 发布日期: 2023年04月28日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2023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
中韩长示范管〔2023〕50 号
  为全面做好2023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助推“双减”政策走深走实,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招生政策,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中发〔2019〕26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合法入学权益,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 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依规
  贯彻落实教育部招生工作“十项严禁”,落实“公民同招”政策和相关纪律要求,确保招生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二)坚持属地主体
  文化教育局是实施义务教育的责任者,具体负责辖区内义务教育中小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各有关部门全力做好配合。
  (三)坚持部门联动
  文化教育局、政法办、长德街道、派出所等有关部门认真落  实《关于印发<长春市城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指导意见>的通知》 (长教联〔2019〕34号)要求,确保协调配合、规范有序,共同做好适龄儿童少年招生入学工作。
  (四)坚持公正公平
  及时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相关政策、信息,接受各方监督,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正、结果公平。
  三、 入学条件
  小学:年满6周岁(2017年8月31日前出生,含8月31日),具有中韩示范区户籍或有本区有效居住证的适龄儿童,可入读我区小学。
  初中:具有中韩示范区户籍或有本区有效居住证,已经完成小学阶段(6年制)义务教育的毕业生,可入读我区初中。
  四、 招生办法
  (一)公办学校
  公办学校招生总体按学区划分方案组织实施,实行划片入 学。划片入学应当符合“两个一致”原则和学校学位预警相关规定。“两个一致”原则,即: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应与其父母户籍一致(父母一方或双方为现役军人,父母一方在外地工作且户籍在工作地,父母一方为农村户籍等情形,适龄儿童少年与其父母一方户籍一致的,视为符合此原则,下同),户籍地址应与实际 居住地址及父母的房屋权属证明一致。不符合“两个一致”原则的,统筹安排入学。
  适龄儿童少年父母在中韩示范区无住房,适龄儿童少年及其 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三代人户籍与家庭住房一致,新生自 出生之日起,即落户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户籍上并实际居住,且户籍从未迁移,视为符合“两个一致”。
  (二)民办学校
  民办学校面向中韩示范区招生。
  五、 招生程序
  (一)信息登记
  5月5日9:00—8日17:00,符合小学、初中入学条件的适龄 儿童少年,登录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官网 (http://zhsfqjlL.gov.cn/) 进行信息登记。信息登记期间,可对已经提交的信息自行修改,网络端口关闭(5月8日17:00)后,不能再修改相关信息。
  因特殊情况未能按时完成网上信息登记的,可于5月9日 9:00-15:00,持户口簿(或居住证)到文化教育局招生办公室(文德中学一楼)进行登记信息。5月9日15:00前未完成信息登记的,将无法申报民办学校,无法参加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空余学位电脑派位,由我区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入学。
  适龄儿童少年为双(多)胞胎,且有意愿申报同一所学校入 读的,可在网上信息登记阶段,以“双(多)胞胎”身份填报相关信息。
  (二)资格审核
  5月10日-12日,公安部门对适龄儿童少年登记的户籍信息进行核验。
  5月13 日-23日,组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居住 证)、其父母房屋权属证明、实际居住地及申报入读初中的适龄少年学籍信息进行审核。
  (三)学位派送
  5月24日,学校依据信息审核结果,向适龄儿童少年下发 《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告知书》。《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告知书》作为学生到校报到、换取学校入学通知书的重要凭证。
  (四)统筹安排入学
  因特殊情况未进行信息登记或未按规定时限报到的适龄儿童少年,由我区确定时限统筹安排入学。
  六、 分班建籍
  文化教育局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指导学 校控制办学规模和班额,按照随机原则均衡分班,均衡配备教 教学资源。加强对中小学校分班工作的指导与监管,禁止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组织所谓重点班、特长班、快慢班、强化班、提升班等违规分班或选课走班。依据招生计划和学籍管理相关规定为新生建立学籍。
  双(多)胞胎适龄儿童少年可申请实施“捆绑”随机分班, 即使用双(多)胞胎中一个孩子信息进行分班,其他孩子共享分班结果。
  七、特殊群体入学
  (一)随迁子女入学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实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全面取消不合规的入学证明材料及时限要求,不得要求提供户籍地无人监护等无谓证明材料,切实简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做好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二)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可自主选择本民族学校就读。
  (三)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对辖区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其自然情况进行登记,组织专家组进行鉴定评估,由专家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教育安置建议。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优先保障机制, 对于能够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的,原则上应当就近就便安排到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
  (四)优抚对象入学
  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人才、医务人员等群体子女入学,依据有关优待政策执行。
  (五)入读长春市希望学校
  对辖区内相对贫困、家庭收入较低的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摸底调查,确保其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脱贫户家庭子女,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家庭、军烈属子女,可采取自荐或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方式入读长春市希望学校。
  (六)入读长春市晨光学校
  对初中阶段学习有特殊困难、行为有偏差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统计,依据自愿原则,经原初中学校同意,可安排到晨光学校学习。家长或学生本人主动申请,经晨光学校审核同意,也可办理转学手续。
  (七)其他群体入学
  港澳同胞、台湾省籍同胞和华侨、归侨子女,外籍适龄儿童少年等入学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八、 相关要求
  (一)切实落实属地责任
  全面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成立由文化教育局、政法工作办公室、长德街道、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结合实际开展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招生工作平稳顺利。严格落实中小学招生入学有关规定,畅通举报申诉受理渠道,做好信访处置工作。健全并严格落实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联控联保机制,落实定期专项核查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二)科学合理划定片区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阶段常住人口学龄儿童摸底调查制度,加强生源分布情况分析,保障学位供给。按照“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合理确定招生办法。
  (三)规范报名信息采集
  在现有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的基础上,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简化报名登记所需材料、明确报名时间、优化办理方式和程序,提前广泛宣传。禁止要求家长提供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预防接种证明不作为入学报名前置条件,可在开学后及时要求学生提供。应当采集学生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信息采集工作应在招生入学时一次性采集,不得利用各类 APP、 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严防学生和家长个人信息泄露。
  (四)强化宣传引导
  制定招生宣传方案,利用各种媒体做好辖区内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政策解读、信息公开等工作,做到应知尽知。设立招生咨询电话,安排专人负责,及时回应百姓咨询,进行政策解答和问题回复。进一步加大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质量提升、特色建设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家长入学预期。
  (五)强化过程监管
  将规范招生入学工作纳入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督导考核 指标体系。对在招生工作中出现失职或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纠正违规招生行为的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对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学校,视情节给予约谈、通报批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等处理。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2023年4月28日
中韩示范区招生工作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