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部署,根据《长春市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实施方案》《长春市农村环境治理条例》要求,巩固我县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成果,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聚焦村庄规划、千村示范创建、乡村绿化美化、畜禽粪污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树立文明乡风等重点任务,对标高位,加大投入,突出示范引领,补齐短板弱项,消除死角死面,集全县之力彻底改变农村人居环境,农村面貌由表及里全域提升,为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战役,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编制农村环境治理规划。以乡镇为主体,充分结合各镇村资源条件、产业特色、绿化美化、基础设施等条件,编制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环境治理规划。
(二)坚持示范先行、全面推进的原则。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集聚要素高标准实施示范村建设工程,探索可行路径,打造可复制模式,以典型引领推进全域提升。
(三)坚持点线突破、整体推动的原则。重点围绕交通主干道、旅游观光路、产业基地等重点公路沿线和产业集聚区,根据地域特色、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示范镇、示范村、示范带,实现以点带线,串线成面,全域推进。
(四)坚持体现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注重因村施策,突出一镇一品、一村一韵、一屯一特,避免千村一面、同质化打造,形成风景各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村屯风貌,着力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重点区域板块。
(五)坚持镇村主体、全员参与的原则。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前提下,坚持镇村为主体,全面提高村民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整合社会资源,引入社会资本,最大限度地引导各方力量广泛参与。
(六)坚持远近结合、逐步实施的原则。近期规划实施和远景目标相结合,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既要立足当下,符合实际,有效开展,又要有远景规划,逐步实施,完成目标。
三、主要目标
2021年底前,实现村庄全域清洁,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全面建立,为全域提升打好基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完成厕所改造11272户、千村示范创建57个、示范镇达到5个,全面启动7条示范带和5个示范环线建设。2022年,在村庄全域清洁基础上,实现净绿美的梯次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8%以上,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稳定在100%;完成大规模国土绿化任务6.6万亩,完成57个村绿化;完成厕所改造15000户、示范村达到132个、示范镇达到10个,推进7条示范带和5个示范环线建设。2023年,完成厕所改造2万户、示范村达到207个、示范镇达到15个,持续推进7个示范带、5条示范环线打造。“十四五”末期,示范村达到377个、示范镇22个,7条示范带、5个示范环线全面形成,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全域提升。
四、重点工作
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要按照“一六六五”布局统筹推进,即:规划一张工程图、开展六项清理行动、实施六项绿美工程、强化五项保障措施。
(一)规划一张工程图
1.编制村庄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引领环境整治和镇村打造,完成村庄分类布局,分类分批次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现有需求、有条件的核心村规划全覆盖。2021年,优先编制完成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优的重点村。到2025年,按照省、市部署,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自然资源局牵头,各乡镇具体落实)
2.制定农村环境治理规划图。坚持点上示范、线上引领,围绕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农村环境治理规划图,乡镇要指导把关、带头研究,村民要广泛参与、集中智慧,实现一村一规划、一村一张图。2021年底前,57个示范村完成农村环境治理规划图制定。2022年起,按照每年20%的村屯数量,逐步完成。(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具体落实)
(二)开展六项清理行动
2021年底前,县镇村组四级联动、全面发力,集中开展六项清理行动,实现村庄干净整洁目标。
1.开展村屯公共用地清理行动。主要针对村屯道路两侧到农户院外公共区域内的垃圾堆、畜禽粪堆、柴草垛、废弃建筑物、圈舍及畜禽养殖、农作物种植、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小广告乱贴乱写、墙壁乱涂乱画的进行集中清理,腾出绿化美化空间。(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具体落实)
2.开展生活垃圾清理行动。对乡镇镇区、乡村道路交汇地带、村屯出入口、村屯道路两侧、卫生死角地带、农户房前屋后、村内公共场所(村部、学校、卫生所、广场、公厕等)积存的各类垃圾、污物进行全面清理,达到清仓见底。对病死畜禽尸体、农药包装物、化肥包装物、废旧农膜、废弃菌袋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体系,做到有人员、有经费、有标准、有督查、有奖惩,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农业农村局牵头,住建局、环卫处配合,各乡镇具体落实)
3.开展畜禽粪污清理行动。清理村屯畜禽散养户院外、农村道路两侧、村屯边、林带等处随意堆放的畜禽粪污,由镇村组织转运到收集中心或转运到有机肥厂进一步处理或加工商品有机肥。做到清运见底,路边、边沟不能有暴露的粪污。(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具体落实)
4.开展柴草垛清理行动。清理村屯内农户庭院内外、道路两侧、公共区域等处的柴草垛,做到柴草垛全部出屯,在屯外下风口指定地点统一堆放,避开公路视线,符合消防要求。村屯外道路两侧、林带、边沟等处不允许有柴草垛。农户庭院内柴草少量存放的,要摆放整齐、无暴露,减少火灾隐患。(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具体落实)
5.开展院落清理行动。围绕农户屋子、院子及园子进行清理。农户屋子要勤清扫、勤擦拭,物品摆放规范有序。清理院内积存的各类垃圾、污物和红砖、砂石、木头杆子、木头疙瘩等乱堆乱放物品。清除废弃的房屋、仓房、圈舍、厕所、玉米篓子、板杖子等。清理园子内柴草、各种作物秧秆、弃用架(棚),拆除或维修残旧破损院墙,达到外立面统一。(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具体落实)
6.开展污水治理行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因地制宜采取工程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处理工艺相结合模式,通过规模单建、就近联建等方式进行建设。分区分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镇周边的村屯就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网处理,有条件的村屯利用现有的边沟和自然沟渠收集污水,采用氧化塘、自然湿地、小型污水处理站等设施进行处理,人口较少且居住相对分散的村屯就地还田利用。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重点围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重要河湖沿岸周边村屯,统筹黑臭水体治理,经过治理的河塘沟渠无污水直排,底部无明显黑臭淤泥,岸边无垃圾。(生态环境局牵头,住建局配合,各乡镇具体落实)
(三)实施六项绿美工程
1.实施示范引领工程。(1)加强示范村创建。示范村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善、乡风文明提升等方面,重点对脱贫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省级示范村、省市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开展千村示范创建。2021年10月25日前,按照“九有六无”标准,全面完成57个示范村整村创建任务;(2)加强示范镇创建。2021年底前,依据区位优势、产业特色、镇域条件等要素,积极推进示范镇建设。示范镇主要从立面、平面、管理上下功夫,做到立面大方得体,清晰简洁;平面规划整齐,清洁有序;管理规范到位,秩序井然。体现地域特色,彰显文化品位;(3)加强示范带创建。2021年底前,立足国省干道,以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为依托,进一步整合规划、围线建带,打造集产业、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7条示范带。分别是:334国道示范带(合隆镇—烧锅镇—龙王乡—三岗镇)、302国道示范带(合隆镇—开安镇—华家镇—农安镇—哈拉海镇)、农兴公路示范带(农安镇—前岗乡)、农靠公路示范带(农安镇—万金塔乡—新农乡—靠山镇)、其太公路示范带(万金塔乡—高家店镇—哈拉海镇—杨树林乡)、农前公路示范带(农安镇—万顺乡—三盛玉镇)、农伏公路示范带(农安镇—巴吉垒镇—伏龙泉镇);(4)加强示范环线创建。环线打造是在示范村、示范镇、示范带创建基础上,以点连线、以线成面,最终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2021年底前,重点规划打造5个示范环线:一是围绕龙王乡、三岗镇、烧锅镇、合隆镇,打造西南环线;二是围绕农安镇、华家镇、开安镇、前岗乡,打造东南环线;三是围绕农安镇、万金塔乡、新农乡、靠山镇、青山口乡、黄鱼圈乡、小城子乡、高家店镇,打造东北环线;四是围绕哈拉海镇、杨树林乡、三盛玉镇、万顺乡、农安镇,打造西北环线;五是围绕农安镇、巴吉垒镇、伏龙泉镇、永安乡、三盛玉镇、万顺乡,打造西部环线。(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具体落实)
2.实施村屯绿化工程。今明两年完成国土大规模绿化6.6万亩,未来五年持续推动绿色乡村、生态家园建设。一是完成三北防护林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任务,落实退耕还林,做到应清尽清、应绿尽绿。二是全面推动乡村公路及周边绿化,打一场道路绿化攻坚战,坚决杜绝光杆路。同时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和河堤,见缝插绿。三是加强村屯绿化,充分利用村屯周边打造护屯林,提倡农户在房前屋后栽种果树等经济树种,消灭无林村,无林屯。积极推进春秋两季造林,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根据造林用途,尽量栽种乡土树种,适地适树。2022年5月中旬前完成花草种植,2023年,村屯绿化率平均不低于30%,示范村、示范镇、示范带村屯绿化率达到35%以上。(林草局牵头,农业农村局配合,各乡镇具体落实)
3.实施厕所改造工程。继续推行无害化卫生旱厕改造模式,严格实行一户一厕、建新拆旧政策,对已经享受过厕所改造的农户,不得再次列入改厕对象。新建厕所要达到《农村户用卫生旱厕建设技术规范》标准,统一建在院墙内,规划在同一方位,尽量做到整齐划一。指导农户通过添加功能菌剂、垫料等方法,确保厕所有效利用。统筹使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逐步推动厕所粪污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利用。加强建设全过程监管,及时完善厕所改造档案资料。2021年底前,完成11272户改厕任务。(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具体落实)
4.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21年10月25日前,57个千村示范村要完善村内道路、排水沟、线、网、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余村按照规划逐年完成建设。加快农村自然屯巷道建设,推动农村道路“户户通”进程。对村屯破损道路进行修复,雨天无通行能力道路要通过沙石铺垫等方式,实现道路基本硬化。有条件的村屯,可建设高标准的排水设施。一般条件的村屯,可铺设简易排水管道,实现村屯内排水通畅,无淤堵即可。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工作,排除安全隐患,推动线路整齐有序治理。对文化广场破损路面进行硬化修复,根据镇村条件,适当增加健身器材、文化长廊等文体设施。(农业农村局牵头,交通局配合,吉视传媒、农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及各乡镇具体落实)
5.实施亮化美化工程。镇区和村屯主街路安有路灯,镇域有亮化景观,主要交通节点建设村屯标识,镇区出入口建设有门牌楼等地理标识,镇域内增加微地型、微景观,要体现区域特色。2021年10月25日前,57个千村示范创建村,村屯内主要道路要安装路灯并满足使用,其余320个村要按照规划,逐年完成亮化美化。亮化美化相关工程建设水平,根据镇村条件,量体裁衣,不做硬性指标要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具体落实)
6.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把转变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评选“文明村镇、文明庭院、星级文明户”,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广大村民,提高农民群众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将人居环境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组建志愿者队伍,自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厕所改造、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你追我赶、互促互进的浓厚氛围。(农业农村局牵头,宣传部、团县委、妇联、文明办配合,各乡镇具体落实)
(四)强化五项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要始终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硬仗来打,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真正落到实处。各牵头部门要主动担当作为,分工负责,加强工作谋划推动,通力协作,合力攻坚,序时推进。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分兵把口,协同配合,确保任务落到实处。
2.强化资金投入。全力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持续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县财政对示范村、示范镇、示范带、示范环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每年给予适当比例奖补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多元投资模式,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为整治工作提供财力支撑。开展机动地、林地、学校、养殖水面(坑塘水面)等集体资产清理,盘活回笼资金主要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3.强化机制构建。既要重视建设,也要强化管理,各乡镇要建立健全管护长效机制,落实人员和经费,明确管护责任。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支持村组织承接村内环境整治、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4.强化宣传引领。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村规民约、政策明白纸等方式,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举办现场会、交流会、推进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发挥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
5.强化督导考核。县政府将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范畴,适当提高考核比重。农业农村局会同相关部门建立联动督查考核机制,定期开展督导评估,检查考核。健全激励问责机制,对整治措施有力、效果显著、群众满意度高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成效不明显、搞虚假形式主义的提出批评,问题严重的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