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特向社会公布2019年绿园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由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六个部分组成。所列数据截止日期为2019年12月31日,电子版可在长春市绿园区政府门户网站(www.luyuan.gov.cn)下载。长春市绿园区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地址:长春市绿园区和平大街2288号;邮编:130062;电话:0431-87675707;电子邮箱:lyzwgk@sina.com)。
一、总体情况
2019年,绿园区政府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紧紧围绕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公众关切,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夯实公开基础,增强公开实效,不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一)完善公开机制建设,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整体水平。一是组织领导和任务落实情况。年初对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强化政务公开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制定下发了《绿园区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及分工方案 》、《绿园区2019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对规定的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进行了详细分工,采取全年检查和考核的办法监督具体任务落实情况。二是新条例的宣传和学习情况。充分利用广场、社区、政务服务大厅、政务公开栏、政府门户网站宣传新条例,组织各镇街、社区和村工作人员,沿街发放宣传单(册);在商户、公园等人员密集处为群众宣传和讲解政府工作职责职能、便民服务事项、政策咨询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容及相关政策;并依托LED、QQ、微信等媒体方式,广泛向群众宣传讲解《条例》内容。组织开展全区政务公开工作人员专题培训,通过学习、考核和讨论,使大家了解政务公开内容,掌握政务公开的方法,从而提高每名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过程中公开政府信息的自觉性。三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情况。年初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配套措施,制定下发了《绿园区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暂行)》、《绿园区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等制度,将政务公开考核标准,纳入全区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保障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积极推动政务“五公开”,促进政府工作透明化。一是决策公开。积极实行重大决策预公开,扩大公众参与,对社会关注度高的决策事项,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在决策前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决策草案、决策依据以及反馈意见的方式和时限,同时采取听证座谈、调查研究、咨询协商、媒体沟通等方式深入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在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反馈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二是执行公开。对重大项目执行情况、招标、土地征收等信息进行了公开。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等领域实行“双随机一公开”,逐步推动公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并公布抽查情况。三是管理公开。深化全区权责清单公开工作,全区各部门依法将部门职责权限、行政审批办理依据、执法流程、申请材料、申请条件、办理程序、收费标准等信息在网上进行公开。根据权责事项取消、下放、承接等情况调整动态管理权责清单,并将调整完毕的信息在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发布,让公众了解监督放权情况。四是服务公开。围绕“互联网+政务”,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由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重点推进绿园区政务服务网法人、电子证照和监管信息等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促进部门间数据共享,支持行政审批等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咨询、网上办理、电子监察,做到利企便民。五是结果公开。积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加强对行政处罚结果、事业单位招录、监督检查结果、人事任免、公共资源交易、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等情况公开,为群众了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办事服务提供了方便。
(三)加大重点领域主动公开力度。绿园区及时下发了《绿园区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对由政府或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或核准的符合绿园区重点项目申报条件的项目,及时纳入重大建设项目公开范围,并对批准服务、批准结果、招标投标、征收土地、重大设计变更、施工管理、质量安全及竣工等重点信息进行公开。为拓展公开渠道,绿园区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及时公开各类项目信息,充分利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用中国”等,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信息公开。
(四)主动做好政策解读和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将政策解读与政策制定工作同步考虑、同步安排。对于出台的涉及民生领域的重要政策,相关解读材料与文件公开后同步在政府网站发布。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法规政策和重大措施,通过新闻发布会、政策吹风、接受访谈、发表文章等方式,讲解政策背景、目标和要点,解疑释惑、传递权威信息。对涉及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关切、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按程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政策措施以及处置结果等,正确引导舆论,认真回应关切。
(五)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和更新。年初新的政府门户网站更新上线,重新调整了栏目名称和设置,使栏目设置更加合理,公开的政府信息更全面。还通过“绿园发布”微信公众号与政务微博同步发声,发挥便民利民作用,积极回应市民关切,主动解读政策法规,宣传绿园区政务公开工作。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全年共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6215条。政府网站公开3360条,以其他有效载体方式发布信息685条,微信、微博公开信息1970条。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新 制作数量
|
本年新 公开数量
|
对外公开总数量 |
规章 |
0 |
0 |
0 |
规范性文件 |
0 |
0 |
0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行政许可 |
74 |
-13 |
794 |
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 |
1 |
0 |
0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行政处罚 |
54 |
-19 |
237 |
行政强制 |
6 |
-3 |
0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1 |
0 |
|
第二十条第(九)项 |
|||
信息内容 |
采购项目数量 |
采购总金额 |
|
政府集中采购 |
0 |
0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企业 |
科研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39 |
|
1 |
|
|
|
40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1 |
|
|
|
|
|
1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21 |
|
|
|
|
|
21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20 |
|
|
|
|
|
20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
|
|
|
|
|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
|
|
|
|
|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
|
|
|
|
|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1 |
|
|
|
|
|
1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
|
|
|
|
|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
|
|
|
|
|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
|
|
|
|
|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3 |
|
|
|
|
|
3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15 |
|
|
|
|
|
15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1 |
|
|
|
|
|
1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
|
|
|
|
|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
|
|
|
|
|
|
|
2.重复申请 |
|
|
|
|
|
|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
|
|
|
|
|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
|
|
|
|
|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
|
|
|
|
|
|
||
(六)其他处理 |
|
|
|
|
|
|
|
||
(七)总计 |
41 |
|
|
|
|
|
41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
|
|
|
|
|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
1 |
0 |
0 |
0 |
1 |
1 |
0 |
0 |
0 |
1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一)存在问题。公开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扩大,公开的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公开形式的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改进措施。一是要进一步丰富公开内容。进一步完善公开目录和指南。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机制建设。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健全信息公开资料更新机制,完善信息公开监督指导机制。三是进一步扩展公开渠道。进一步加强对政府门户网站中栏目的建设和管理,把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作为政务公开建设的重点。根据人民群众需求丰富网站,充分发挥民政门户网站政策宣传、民心互动、便民利民的作用。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