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城区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相关政策解读
2021年8月27日,宽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宽城区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解读如下: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
“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亲自推动的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发展,先后作出多次重要指示,为农村公路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20年11月,长春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长府办发〔2020〕41号)重点聚焦农村公路管养短板,着重破解制约长春市农村公路发展的权责不清、管理机制不顺畅、管理手段落后,特别是养护资金筹措难等关键问题,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向更高质量发展。
二、《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总体要求。一是着力推动构建主体明确、各方协同、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养格局;二是提出质量为本、安全第一、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要求。
(二)工作目标。提出我区2021年、2022年、2025年三个阶段性发展目标,涵盖管养责任落实、养护资金保障等核心指标,有侧重、分阶段地推进“四好农村路”发展。
(三)重点任务。一是明确权责清单,落实区、镇、村三级职责。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明确了村级公路小修保养资金标准。三是构建长效机制,提出建立“建设协同推进、养护专群结合、管理智慧科学、运营深度融合”的4项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协调发展。
(四)保障措施。提出了组织领导、监督考核、宣传引领等保障措施。
三、《方案》重点实现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有效带动了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有力支撑了现代农业与新型农村的发展,但由于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投入不足等原因,与乡村振兴要求还有差距。此次《方案》从制约我区农村公路发展的管理、养护短板入手,着重解决关键问题,指向性、操作性均更强。
1、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管养农村公路的积极性。对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可以更好地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群众成为农村公路发展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方案》提及了可以让农民群众参与的农村公路管养模式,如采取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村道管养工作;通过设置多种形式的公益性岗位,吸收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将村道日常养护交由农民群众承包,鼓励农民群众参与配套设施的经营维护,帮助农民群众创收增收等。我们也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到农村公路工程监督和项目验收中,落实“七公开”制度,推行养护信息公开,并将农民群众满意度纳入农村公路考评体系,提升农民群众的话语权。
2、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四好农村路”建设是基础和关键。在促进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方面,我们要在农村地区构筑畅通优质的路网系统,重点解决农村公路等级低、路网不完善等问题,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同时,构建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农村公路网络,并加快路网提档升级,推进低等级公路的升级改造。强化路域环境治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路域环境治理与村容村貌改善同步实施,持续推进“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打造“畅安舒美”出行环境。在农村客运方面,我们要扩大覆盖范围,建立农村客运可持续稳定发展长效机制。针对农村物流,要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建设,提升农村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3、提升了农村公路管养质量。针对农村公路管养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实施长效机制,深化管养体制改革,建立管养长效机制,重点解决重建轻养、资金不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加快形成权责清晰、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和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同时,也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建立考核结果与财政资金安排相挂钩的考核机制,并建立专群结合养护运行机制,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化改革。将爱路护路要求纳入乡规民约和村规民约;大力推行“路长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治理体系。推动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方案》出台的依据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长府办发〔2020〕41号)
文件:关于印发《宽城区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