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16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长卫议字〔2023〕13号
曲云武代表:
您在长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出的《关于让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机构“火”起来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长春市中医药事业的关心和关注。一直以来,长春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讲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吉林省中医药发展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加强投入,坚持传承创新并举,大力促进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推动中医药事业取得新的进步。长春市11个县(市)、区均被评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长春市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高位统筹。
市委、市政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先后召开长春市中医药发展大会,出台《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实施意见》《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长春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长春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将治未病能力提升工程、名老中医药专家思想传承、中医药振兴工程等工作纳入幸福长春、市政府民生实事、民心工程。长春市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几经调整,不断完善,定期召开例会,谋划中医药发展宏图,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市中医药管理局、市中医院调研,对中医药工作提出明确意见。2022年,省市领导先后三次到部分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专项调研。市政协召开“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助力长春健康产业发展”专题协商会议,提出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方针和加大中医药科研创新投入力度等七个方面举措,由市委市政府牵头进行落实。为了加强交流合作,打造中医药品牌,扩大影响力,市委、市政府与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积极沟通协调,于2021年7月30日—8月1日,主办了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六届夏季峰会。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刘晓峰,部分院士、国医大师、中医药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线上、线下共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向海内外参会者充分展示长春市的文化底蕴、中医药资源和产品技术优势。
二、加强中医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以长春市中医院为龙头,成立了86家医疗机构组成的中医医联体。建设远程会诊、教育培训、影像诊断、检验检测、病人转运“五个中心”,帮助下级医疗机构实现“六个一”和“六共享”,即“引进一项新技术、推广一项中医特色疗法、建设一个重点专科、培养一支人才队伍、解决一个管理难点问题、提升一个业务管理能力”和“临床共享、专家共享、科研共享、教学共享、信息共享、管理共享”。完成了“助推基层,协同发展,资源下沉,合作共赢”的既定目标。特别是,长春市中医院与公主岭市中医院探索建立集团化管理模式,在现有资产归属不变、独立法人地位不变、医院公益性质不变、独立自主行使管理职能不变的前提下,长春市中医院从品牌、管理、文化、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输出,帮助打造医院品牌、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技术、塑造医院文化、加强优质服务、加快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效果。
三、加强专科建设,发挥中医药优势作用。
建设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1个,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专科50个,重点学科24个,重点研究室29个。先后实施中医药康复能力提升工程、治未病能力提升工程、“两专科一中心”建设、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能力提升等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全市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均设立治未病中心、康复中心,完成了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和省级标准化煎药室建设。开展中医治疗艾滋病等试点工作,不断提升中医医疗机构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提高优势病种的预防与治疗能力。在新冠疫情救治工作中,本着中西医并重原则,长春中医系统第一时间全程参与新冠疫情防治工作,成为抗疫战线的主力军之一,实现感染者中医治疗100%、重点人群中药预防干预100%、出院人员中医康复100%。2022年,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协调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确定长春市中医药抗疫策略,成立中医药工作专班,组建包括知名专家在内的中医专家组和市、区两级中医治疗团队,辨证施治,精准用药,尽早、全程、深度实施中医药救治。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素质。
几年来,长春市先后引进多名高端人才,担任中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副院长和学科带头人。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为公立中医医院引进大量硕士以上研究生,高端骨干人才在医院管理和业务工作中作用显著。通过继续教育、师承教育等渠道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和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落实国家相关师承教育政策,鼓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医师按照相关要求带徒授业。推进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培养中医药技术骨干。落实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机制,组织中医(专长)医师培训和定期考核。建设国家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个、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6个、省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连续多年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训基层卫生工作人员3000多名。实施省中医药管理局基层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确定指导老师35人,继承人70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100余人;县级中医医院骨干医师培训26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44人。截至2022年底,传统医学师承备案共1503人,其中有206人取得出师证。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普及健康知识。
开展基地创建。建成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7个、中医药健康旅游试点基地2个。建设中医药标本馆、陈列馆、博物馆、体验馆为广大市民和中小学生免费开放。通过展览展示、互动体验、巡讲直播等形式,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方法,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讲好中医发展史和中医故事。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护蕾计划,举办中小学生“阅读中医”“讲中医故事”等活动。2022年选择六所中小学校,重点投入,设计“神奇的中医药”“中医堂配药室”“中医药小画家”“中医药故事”“中医药文化经典”“药食同源”等不同主题,打造中医药文化长廊和中医药社团活动室。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开发创意产品。建成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21个、中医药文化长廊8个、中医药文化教室4个。打造线上“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设置展馆16个。以人参为原型,原创中医药文化卡通形象,创作了24款中医药表情包、5期原创科普漫画、5期原创MG科普动画作品,利用长春e健康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举办中医药特色文化活动。推出全市同上一堂“中医药文化主题直播课”,线观看人数突破51万人次。启动“长春中医药答人网络知识大赛活动”,19576名网友参与答题。组织“《中医药法》宣传周”活动和大型义诊宣传活动,宣传中医药健康知识文化,营造全民认识中医、热爱中医的良好氛围。开展传统中医药知识收集整理项目,收集散落民间的中医药传统诊疗技术、经验方、中药炮制、制剂方法等中医药传统知识20余项,后续将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
六、落实责任,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围绕公立医院党建、行业作风建设、运行管理、中医医院特色发展等内容,开展了全市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综合巡查。先后组织开展了民营中医医院专项巡查行动,医疗安全专项行动,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医疗广告、保健品、医疗美容市场专项整治。举办了《医疗纠纷与处理条例》学习班、中医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执法学习班,连续两年实施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提升项目,规范中医医疗行为,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发挥中医优势,打造全民健康的坚实防线,实现中医药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长春市民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3年5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