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长春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1000596006764/2024-00738
分  类: 委员提案 ;  议案
发文机关: 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成文日期: 2023年06月20日
标      题: 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4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长文广旅议字〔2023〕5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1月12日
索引号: 112201000596006764/2024-00738 分  类: 委员提案 ;  议案
发文机关: 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成文日期: 2023年06月20日
标  题: 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4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长文广旅议字〔2023〕5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1月12日

  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4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长文广旅议字〔2023〕5号   
刘欣委员:
  您在市人大十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推进长春“六城联动”文化创意城建设的建议》的提案(第44号)收悉,您对文化创意城建设的真挚关注让我们备受感动和鼓励,感谢您对长春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市文广旅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焦“六城联动”,牢牢把握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需要目标要求,以促进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加强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着力提升文旅联动能力,协同推进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谱写好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的文化篇章。
  “文化创意城”作为“六城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主攻方向,是支撑“三强市、三中心”、构建优势互补区域经济布局的主要载体。“六城联动”工作启动以来,我局认真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建设“文化创意城”作为实现我市文旅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加以谋划和推进。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印发《文化创意城专班工作方案》,成立文化创意城专班,建立专班工作机制,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制定专班工作方案、成立专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文化创意城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及工作要点、编制文化创意城发展规划。组织召开全市文化创意城专班工作会议,对文化创意城整体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形成《全市文化创意城专班工作会议会议纪要》。印发《关于调度文化创意城专班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相关情况的通知》,形成《文化创意城专班工作落实情况汇编》。拟制《长春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长春市文化旅游产业链链长专班,进一步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链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定期印发《文化创意城信息专报》,展示文化创意城建设成果。
  二是完善制度框架。制定《长春市文化创意城总体方案》和《长春市文化创意城研究报告》。编制《文化创意城发展规划》《长春市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印发《文化创意城建设实施方案及2022年工作任务要点》,制定《文化创意城2023年工作任务要点》,建立文化创意城工作调度机制和文化创意城建设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机制,成立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政务信息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编制《文化创意城建设发展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制定《2022年度地区绩效管理考评细则(文化创意城)》,建立完善文化创意城监督考评激励机制。
  三是积极布局文旅项目。今年,是长春市文化创意城项目建设年,集中发力项目建设“主战场”,我市将积极布局“六新产业”“四新设施”,突出“大板块”“文化味”“高赋能”,以项目建设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项目“大板块”,打造“长影+万达”国际影视文化双IP,加快国际影都数字影视基地、影视文创孵化园、万达MALL等项目建设步伐,培育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促进影视全产业链条发展。突出项目“文化味”。注重文化表达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推进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机车厂历史文化街区、长拖1958文创园、山丘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优化城市文化功能。突出“高赋能”,加快庙香山、关东文化园、神鹿峰、天定山等避暑、滑雪旅游度假综合体建设,提高文旅配套服务水平;跟进马鞍山田园综合体、国色天莲康养项目等项目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四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栖乐荟综合体评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长春市红旗街旅游休闲街区、长春市桂林胡同旅游休闲街区、长春市巴蜀映巷旅游休闲街区评定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国信南山酒店、凯撒森林温泉评定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试点基地,国泰拾乐街•中巴风情小镇评定为长春市文化旅游特色消费示范街区。净月潭等49家单位获得2022年吉林省文旅行业“放心消费示范单位”。“中国一汽工业文化旅游基地”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净月、莲花山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继东北亚文创园成功获评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吉林省广告创意文化产业园区于3月22日成功获评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长春成为全国唯一的有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城市。
  五是提振文旅市场信心。制定文旅行业助企纾困实施细则19个,累计暂退旅游服务质保金6700余万元,争取补贴资金、社保返还金3700余万元。加强融资对接,与吉林银行签署200亿元意向性融资战略合作协议。发挥专项债支撑作用,为7个项目申请专项债22.8亿元。制定《长春市旅游促进条例》,立法供给和法治保障全国领先。推进我市国家首批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筹措发放文旅消费券,开展“百城百区”文旅消费助企惠民活动,引导扩大文旅消费。打造天定山somewhere、浅山星空、慢山里等一批“精致露营”项目,长拖1958、长春电影嘉年华、国泰中巴风情小镇等文旅新品投入运营,栖乐荟综合体入选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新业态产品持续发力,市场表现良好。加强“长春礼物”品牌建设,成功布局首家线下旗舰店。举办“夜动春城”长春夜间百佳文旅消费好去处评选活动,营造夜经济消费氛围,加大文旅促消费力度,增强文旅市场消费活力。开展农特产品进景区,200余款农产品进入37家A级景区和62家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总体销售额达到3145.8万元,占全省销售额62.9%。49家单位获评全省文旅行业“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创新打造好露营生活节、乡村旅游节等节庆消费热点,实现乡村游、红色游、研学游多元发力,构建长春特色旅游目的地。开发精品线路,推出“微度假”“周末游”“近郊游”“乡村游”“研学游”“都市游”“省内游”等旅游精品线路20余条,激发市民游客出游热情。雪季期间投放文旅消费券2000万元,引导各大冰雪景区、滑雪场、文旅企业配合消费券活动,为文旅消费市场复苏提供有力支撑。加强“长春礼物”品牌建设,成功布局首家线下概念店。
  六是文旅节庆活动精彩纷呈。文化创意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举办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创意城的建设。先后举办了“时代之光——第五届中国油画展”暨2022长春国际油画邀请展、赋能“文化创意城”建设——政产学研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2022长春消夏艺术节、“长春礼物”征集大赛、“夜动春城(第三季)——点亮长春之夜”长春夜间百佳文旅消费好去处评选、森林音乐会、长春禧都音乐节、长春电影嘉年华、第17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长春礼物”品牌发布会、“四季长春”全国油画名家绘长春作品展、剧本娱乐节、瓦萨滑雪节、冬季农博会、第26届长春冰雪节等系列活动,激发市场消费活力,有力促进文旅行业发展,助推文化创意城建设。结合七夕、国庆等重大节日接续开展主题音乐节、消夏夜市、美食促销等系列活动,有效拉动了文化消费、活跃了文化氛围。探索“文化+民俗”“文化+冰雪”“文化+影视”模式,推出“红红火火过大年”“冰雪秧歌秀”“电影下基层”等一系列群众参与性强、艺术水准高的文化活动,有效满足了市民的多元化文化生活需求,实现了以文惠民、以文乐民。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长春市文化旅游产业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势头强劲的发展格局,在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以文化旅游、影视文化、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为代表的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和设施数量排在全省首位,每千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面积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文化娱乐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处于区域前列。现有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5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家(吉林省文化创意科技产业园、吉林省广告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当前全国唯一有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城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占全省70%),孵化入驻企业1422家,实现年营业收入近50亿元。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3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试点基地2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家。A级景区38家(其中5A级4家)、吉林省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53家(其中5A级6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单位2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家。有旅行社230家,导游人员10185人。星级饭店12家。吉林省等级旅游集散中心9家。保有不可移动文物1786处,核定公布文物保护单位430处。博物馆53家,藏品数量63.7万件(套)。非遗项目108个(国家级4项,省级49项,市级55项)。
  推出都市冰雪、避暑休闲、红色之旅、乡村体验等精品线路,评选十大艺术街区、十大文化公园、十大文化产业等城市品牌,构建起长春特色文旅产品标识体系。围绕“都市休闲”“都市冰雪”旅游品牌,丰富旅游业态和呈现载体,有效拓宽都市文旅休闲生活步调。避暑、冰雪旅游稳居全国第一阵营,以长春冰雪节为核心,集聚瓦萨国际滑雪节、长春冰雪马拉松、百万学子上冰雪、大众冰雪体验活动奠定长春冰雪品牌活动格局;升级打造长春消夏艺术节,围绕“22°的夏天”,打造时尚休闲文化,不断丰富避暑观光、休闲、度假、康养、研学等特色避暑旅游模式,长拖1958、长春电影嘉年华、国泰中巴风情小镇、天定山浅山星空等文旅新业态产品市场表现良好。连续荣膺“避暑旅游十佳城市”“冰雪旅游十强市”称号。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首批国家文化旅游部数据中心分中心、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三、“文化创意城”总体建设情况
  目标定位上,确定围绕“汽车、电影、历史、冰雪、森林、民族民俗、雕塑、高铁(轨道交通)”等八大特色文化,建设“农、工、旅”加“展、会、节、赛、演”融合发展的世界“车城影都”、东北亚民俗娱乐体验中心、中国冰雪文化创意中心、中国数字文旅示范区、东北旅游集散中心,建成东北亚区域文化创意中心城市。至2025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区域领先地位,打造1个千亿级的文旅产业集群,带动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5%。
  产业空间布局上,明确“核心-市域-省域”三层面的圈层发展理念,构建点、线、面协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点群联动”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核心区上,围绕长春国际影都为核心,构建“一轴一带十二区”功能布局;市域层面,立足主城区建设10类文创产业区,围绕西部河湖湿地和农业科技、北部乡村和历史文化、东部冰雪和避暑资源,形成3条特色文旅产业带,同时打造多个特色文化地标;省域层面,发挥长春中心城市文化旅游管理服务功能,突出长春“一主”带动、联动作用,以文化创意赋予产业新内涵,加快构建“双线”协同发展格局,打造全省文化旅游集散中心。
  产业体系上,明确盯住影视文化、文化旅游和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锁定冰雪、汽车高铁(轨道交通)、演艺娱乐和民间艺术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和文化装备三大支撑产业,构建“3+4+3”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实现“芯”(核心产业)+“块”(经济规模)+“链”(产业延伸)+“网”(产业融合)+“群”(配套体系)整体推进。
  重点任务上,明确加快建设文创空间载体、打造精品项目、实施人才引育工程、加强多层次合作和推广宣传等4方面重点工作,厘清文化创意城建设路径。
  四、保障措施
  按照“加快产业集聚、完善服务配套、加快衍生辐射”思路,进一步夯实“五张清单”,推进工作落实。
  一是“项目库”上,谋划产业类、配套类、公共设施类重点项目103个,重大项目27个。重点推进长春影都、东北亚博览城、机车厂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青怡坊国际旅游文创产业园、长春影视文创孵化园等标杆项目建设。另外,还谋划了长春市国际旅游集散中心项目,正在前期调研中。
  二是“平台群”上,谋划和建设文创产业发展平台13个。开展国家和省级文创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创建工作,指导组建影视、文旅、会展、文博等产业发展协会、联盟,谋划成立文旅投集团,积极申建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搭建发展平台。
  三是“资金池”上,依托长兴基金“1+6+N”的运作模式,设立长春市文化创意基金,进一步完善现行融资担保服务。当前已收集8个基金项目报送到金控待审。
  四是“政策包”上,落实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17项,在此基础上,加快形成“1+N”文创产业政策体系,出台《长春市支持建设文化创意城发展的若干政策》,研究制定产业发展、人才引进、资金支持、载体建设、活动策划等方面专项政策。
  五是“人才谷”上,围绕“引、育、培”,制定文创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意见,实施文创人才引育工程,营造“栓心留人”人才发展环境。
  五、下步工作
  市文广旅局将围绕进一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展示城市发展形象、激活居民流动意向、扩大文旅消费水平、促进市场规模复苏5个方面,深入实施“筑基、提质、品牌”三项工程,写好“引领、支撑、带动”三篇文章,高质量推进文化创意城建设,构建发展新引擎。
  三项工程:
  一是筑基工程。完善文化创意城“四梁八柱”制度框架,推动出台《文化创意城发展规划》,形成建设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制定《文化创意城建设实施纲要》,完善“项目库”“平台群”“资金池”“政策包”“人才谷”五张清单,理清建设路径,设立文化创意基金,强化对“文化创意城”支撑,促进资本与项目的有效对接,壮大文创产业整体实力。
  二是提质工程。打造点、线、面协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盯住影视文化、文化旅游和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锻造产业“强芯”;锁定冰雪、汽车高铁(轨道交通)、演艺娱乐和民间艺术四大特色产业,拓展产业“场域”;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和文化装备三大支撑产业,释放产业“潜能”,形成“3+4+3”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三是品牌工程。构建“点群联动”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跟进长春影都建设,积极发展数字产业、文化旅游,打响休闲消夏、冰雪体验品牌,持续推动净月潭、天定山、庙香山、莲花山、神鹿峰等文化旅游项目提质升级,打造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进一步擦亮长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中国冰雪旅游十佳城市”“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张文化旅游名片。
  三篇文章:
  一是写好“核心引领”文章。全面推进“一轴一带十二区”文创城核心区建设,围绕主导功能带完善“一主三带多点”科学布局,推动省域“双线”协同发展。
  二是写好“项目支撑”文章。加快推进长春影都、长春机车厂历史文化街区、长拖地块旧城区改造及文化创意园、长春市影视文创孵化园区、山丘文化产业园、天定山旅游度假区等标杆项目建设。
  三是写好“产业带动”文章。创新“核心节点引爆、主要功能区转化、全域衍生再创”的生产模式,带动全市形成“创意—应用—衍生”文化创意创新生态业态。
  下一步,市文广旅局将结合您提出的推进长春“六城联动”文化创意城建设的建议“依托政策优势,充分发挥政府支持、制度保障作用;依托品牌优势,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依托人才优势,创新引领,构筑文化产业发展高地;依托区域优势,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文旅产业”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分步推进,逐步落实。
  最后,真诚地感谢您对文化创意城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3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