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榆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1820138914551/2014-57841
分  类: 统计;综合政务(其他) ; 其他
发文机关: 榆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4年04月15日
标      题: 榆树市二0一三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14年04月15日
索  引 号: 112201820138914551/2014-57841 分  类: 统计;综合政务(其他) ; 其他
发文机关: 榆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4年04月15日
标      题: 榆树市二0一三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14年04月15日

  榆树市二0一三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发展战略,现代农业稳步推进,规模工业持续壮大,商贸市场欣欣向荣,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城市建设全面加强,民生成果普惠于民,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经济质量显著提高,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综  合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67016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008673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007943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工业增加值实现69341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7649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3%;建筑业增加值实现314528万元,比上年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65354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
  连续八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绿色宜居城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市,获得全省县域综合评比三等奖。
  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全市总播种面积391126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78542公顷,比上年增加449公顷。水稻播种面积71931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93961公顷,大豆播种面积3853公顷,马铃薯播种面积8721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0889公顷,瓜类播种面积1040公顷,烤烟播种面积516公顷,药材播种面积139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3334212吨,其中玉米2270906吨,水稻879254吨,大豆29189吨,薯类154205吨。我市连续十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市)”的荣誉称号。农业总产值实现1814947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种植业产值1016011万元,比上年增长3.1%;林业产值3432万元,比上年下降35.9%;牧业产值7434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8%;渔业产值10747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1303万元,比上年增长3.5%。
  园艺特产业不断发展。总面积达到5.4万公顷,,产值达到72.2亿元。新建大棚7000栋,蔬菜园区发展到97个,产值实现51.2亿元。
2013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073897头,比上年增长1.1%,牛存栏707297头,比上年增长2.5%,羊存栏100892只,比上年增长0.4%。奶类总产量29657吨。禽蛋总产量77112。肉类总产量255824吨。
  工业和建筑业
  2013年,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3315501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增加值实现69341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0户,总产值实现1633274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增加值实现27649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3%。
  2013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实现314528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全市有资质建筑企业6户,产值实现37222万元。
  民营经济
  2013年,全市民营经济户数发展到18536户,比上年增长11.2%,从业人员达到283014人,比上年增长7.8%。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9940187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利润总额实现761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实交税金85677万元,比上年增长1.8%,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71836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4.1%。
  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全市共引进内资34.68亿元,引进外资6613.3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90321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054346万元,比上年增长31.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79128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054346万元,比上年增长31.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11193万元。
  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快,改造棚户区8个,新建楼房126万平方米;分配廉租房510套,发放廉租补贴702万元。实施城市危房改造工程,拆除危楼13栋,拆除危房1515户。实施供暖改造工程,改造“暖房子”196栋100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及邮电业
  总投资1.3亿元,完成科铁西线改造35.6公里。总投资1300万元,改善福天线12.42公里,改善九大线2公里。总投资4200万元,养护京哈线榆树段10.96公里。总投资1.8亿元,新建农村公路420公里。总投资700万元,完成9座危桥新建改建工程。新建的4200多平方米运政综合服务楼已经封顶。投资80万元,新建了松花江五棵树海事码头和刘家福利村、五棵树十八盘两处渡口 ,提升了水上运输安全基础。客运集团公司投资608万元,新购置中高档客车28台。公交公司投资1200万元,新购置更换环保节能的燃气公交车53台,市内公交车辆车况完好率达到95%。
  2013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44835万元,比上年增长6.4%,本地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1499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总数达到76701户,其中:住宅用户64417户;市内电话用户达到44798户,其中:住宅用户42729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735417部,互联网上网用户50189户。
国内贸易
  201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063216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829941万元,比上年增长14.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实现233275万元,比上年增长10.3%。
财政、金融
  2013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38952万元,比上年增长8.1%,市本级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0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8%,财政支出总计455647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2013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50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80872万元,比上年增长17.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80475万元,比上年增长25.7%。
  科学技术和教育
  认真抓好“东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研究”项目的实施工作。切实加强在建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推广了“土地托管”的种植经营模式,统一购买农资商品,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这一模式得到省农科院的专家高度认可。认真组织实施了省、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科技项目。通过科技之春、送科技下乡、赶科普大集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向广大农民传授各种使用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以科普宣传日、科技活动周、防震减灾宣传日等大型科普活动为载体,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为主题,由科协、科技局牵头,会同民政局、昌盛社区、地震台等部门等部门开展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教育坚持以推进均衡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重点,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加强队伍建设,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年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3442万元,新建校舍39校43栋59116.31平方米,其中投资6350万元的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已经主体封闭,投资1800万元的五棵树高中新校舍已经投入使用。以强化招生秩序、强化中高考管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安全稳定工作为重点,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道德讲堂”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体基础设施得到普遍提高。6月19日,国家体育总局和发改委举办的全国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培训现场会在榆树召开,来自全国各地160多人参加会议。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和吉林省体育局建设资金100万元,对原体育场地进行了维修提升。基层公共文体基础设施得到提升。投资20万元,购置30台电脑、30套电脑桌椅及相关设施,为文化馆建设标准的电子阅览室。投资100多万元维修图书馆,投资45万元购置了新书和新设备,增加了图书馆的图书藏量,使馆内图书藏量达到了6万册。投资155万元,完善了28个乡(镇、街)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室设施。全市共建设了25个单项体育协会、11个文化产业协会,各乡(镇、街)成立了单项文体协会分会,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文体组织网络。8月份在五棵树举办了榆树市“农民文化活动月”启动暨送戏下乡启动仪式,全年送戏下乡65场。组织参加吉林省第六届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选送原创二人转《杜十娘后传》、《清心汤》两个作品参加演出。其中二人转《清心汤》荣获吉林省第六届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最高奖项“艺术节大奖”,《杜十娘后传》获综合剧目二等奖。
  广播电视充分利用无线、有线、多路微波等技术手段,紧紧围绕把握中心、服务大局、贴近群众和关注民生这一主题,切实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新闻内容向群众贴近。在及时有效宣传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基础上,精办时政新闻,增加社会新闻,扩大经济新闻,强化民生新闻。开辟了《记者走基层》、《春耕生产进行时》、《粮仓九连冠》等各类专栏。《大粮仓》栏目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开办了《真情乐动》、《生活大本营》、《彩虹城堡》三档收费性栏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省、市广播台共发稿205件,在中国之声等国家级媒体发稿9件;在省、市电视台发稿109件,在中央电视台发稿10件。“两台”节目在省市评比中,有35件获得一、二、三等奖。2013年末,我市城乡网络数字用户达到21.5万户。
  卫生系统立足服务、合理创收,以保证单位运行为出发点,合理兼顾群众和职工利益,做到医疗机构管理、收入两手抓,把搞好服务与增收保运行有机地结合起来。村所建设和村所基药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各种慢病规范管理率均在地区平均水平之上,居民累计建档1184289份,建档率91%。2013年我市新农合参合992398人,参合率达到99%。取缔市区无证诊所53家。按照《吉林省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的要求,遵循科学设置、规范化管理的原则,达到乡镇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
  食品药品监督、技术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卫生防疫、酒类管理等部门积极履行行政执法职能,积极开展“安全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源头打假工作,加大对医药、食品卫生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和治理力度,有效地控制了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人口和人民生活
  2013年末,全市总人口达到1275964人。其中,农业人口1070308人,非农业人口205656人。全市总户数441107户,其中农业户数328120户。人口自然增长率2.7‰。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2元,比上年增长10.1%;全市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3728元,比上年增长6.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854元,比上年增长17.2%。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2013年,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进程。开发城镇创业、就业岗位8015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158人,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5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0人,扶持182名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转移农村劳动力50.41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88亿元。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44507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83369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9869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414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9415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992398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88043人,城镇居民参加养老保险6564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93642人。
  生态环境保护
  继续实施“蓝天工程”,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市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突破337天。巩固“碧水工程”成果,集中式饮用水和境内流域水质保持安全稳定。保证水源地水质基本指标达标率实现100%。持续打造“安静工程”,区域噪声功能不断改善。实施《榆树市城区声环境适用功能区划标准》,加强了对建筑工地夜间施工扰民的监管力度,从根本上遏制噪声扰民。深入推进“生态工程”,生态建设与农村环保迈上新台阶。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村6个,长春市级生态村10个,榆树市级生态村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