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榆树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榆树市发展和改革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182730768193P/2024-00339
分  类: 其他 ;  报告
发文机关: 榆树市发展和改革局
成文日期: 2023年12月28日
标      题: 关于榆树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1月05日
索引号: 11220182730768193P/2024-00339 分  类: 其他 ;  报告
发文机关: 榆树市发展和改革局 成文日期: 2023年12月28日
标  题: 关于榆树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1月05日

  关于榆树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关于我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榆树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增长任务以及洪涝灾害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和冲击,在市委、市政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实施“一个中心、四个强市”发展战略,勠力同心、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预计到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9.2亿元,同比增长8%;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6.5亿元,同比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同比增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2.4亿元,同口径增长7.2%。

  2023年,我们着重推动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闻讯而动,救灾重建成效显著。抓抢通保通。灾情就是命令,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广大群众纷纷投入到防汛救灾中,妥善安置受灾群众26435名,灾区饮水安全全面保障;67716.5米水毁路基路面、72座桥梁、390个涵洞实现抢通保畅;128座农桥便道、225座涵管、6199米田间路恢复使用;24所学校、14所卫生院(所)、3家社会福利机构全部竣工;专项治理“四沟四渠”2637公里。抓灾后重建。1344座受损房屋全部完工,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各类救助资金总计发放5919.45万元,实现政策精准覆盖;发放定向消费券774万元,全市保险理赔36973.54万元,最大程度上减轻受灾群众的损失。抓能力提升。以中央新增投资、防洪减灾特别国债和产粮大县基础设施等政策为契机,紧盯国家投资方向,全力包装谋划项目,分批谋划 67个灾后重建项目,争取资金54.79亿元,加快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确保我市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二)稳产增收,乡村振兴成果斐然。重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获批,现代农业“三块田”建设有序推进,依托省农科院技术,继续示范实用增产农业技术、玉米及水稻新品种展示等,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重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总产量65亿斤,全市耕地面积588.31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低于上年,稳定在560万亩以上,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6%,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310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及示范区30万亩,粮食“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重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园艺面积7.3万亩,30亩以上园区116个,新建标准棚室1800亩,开展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藏设施建设,成功申报“榆树白酒”为长春市区域公用品牌,4家企业产品评为名优农产品,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重示范带动引领。完成大规模国土绿化任务7.9万亩,新建绿化美化村屯22个,提升绿化美化村屯48个。创建“干净人家”19000户,推进榆树到秀水镇到黑林镇示范带建设,完成沿线村屯栽花剪草和所有示范村路边沟建设任务,乡村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积蓄动能,项目建设成绩喜人。优项目服务。充分发挥项目中心作用,组建经济运行专班,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抓项目稳投资,全市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4个,开复工率达100%,包括年产十万吨变性淀粉、中医药产业园区标准厂房等一系列大项目落位榆树。优资金争取。以中央新增投资、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防洪减灾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政策为契机,紧盯国家投资方向,谋划申报项目,其中:申报一般债、专项债券项目35个,获批资金22.7亿元。优招商引资。建立赛马机制,实施全年招商,全年共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100余次,全市签约、落位包括佐力医药制剂、永莱农批市场、中粮丙交酯在内的超亿元产业项目39个,全市实际到位内资增速位居全省县域前列。

  (四)挖潜增效,经济运行平稳有序。促工业经济转型。深入开展“万人驻(助)万企”行动,修订完善《推进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奖励办法》,出台一季度工业稳增长3条政策,兑现企业奖补资金256万元,实现挖潜补增7000万元,构建惠企政策“快享直达”机制,服务企业保障生产要素供应,梳理并帮助31户规上工业企业协调解决46个问题,全力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促服务业提质增效。开展“聚惠榆树”消费券促消费活动5次,累计发放消费券资金1100万元,组织开展促销活动300多场,拉动消费近3亿元。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一期及二期项目已全面完成建设。建成1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8个乡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388个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站,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已实现全覆盖。培育直播网店232个,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过8756万元。完成寄递物流共配中心和7个乡镇物流配送站装修改造,4户企业被认定为吉林老字号。促营商环境优化。办理营商环境问题24件,行政检查执法备案平台现场核验率93.23%,长春地区执法报备使用率保持在中上游水平,政策直达平台上线政策事项41个,向社会公布榆树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70项。赋权本地区乡镇(街道)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共60项,实现跨省通办事项140个,28个乡镇街已上线云视讯系统,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已全部启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成对17家失信企业治理,为200余家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服务,已有15578家企业入驻长春市“信易贷”平台。

  (五)精准定位,城市建设提品提质。强住房保障。转让廉租住房1853套,回笼资金5789万元。2020年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250户、2021年棚改项目分配公租房53套预计2024年10月份交付使用,2022年棚改项目已完成三平一通工作,正在进行打桩基础施工,2023年棚改已完成立项可研批复设计等施工招标前的准备工作。2022年旧改项目全面完工,完成2023年旧改项目工程量的70%,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9户。强城市功能。维修锅炉4台套及配套设施、61个换热站、783米供热管网改造,新建锅炉房19996平方米和安装燃煤锅炉2台,完成配套管网铺设3公里,累计供水990万吨,更换超期水表3740块。华昌路、铁北路暗渠、铁北路及七号街道路排水和政府停车场提升改造工程全面竣工。种榆路排水改造、市标广场周边以及府前路人行步道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强绿色低碳。累计处理市区生活污水1675万吨,污泥改扩建工程即将竣工,完成3万平方米湿地及周边地区绿化补植工作,完成6号路新植、府前广场树木移植及更换、福邻园等3个公园移植工作,完成新民大街立交桥头景观提升改造、市区街路等地彩化、工农大街彩虹桥立体景观工程。处理垃圾19316.16吨,完成16个应急转运池环保验收工作,累计转运污水7.5万吨。强交通设施。《榆树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已完成,正在提请省政府报批,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及大中修工程638公里,安防工程507公里和危桥改造17座。半拉山大桥项目水中墩柱基础及桥梁主跨已完成。长榆高速公路项目加速推进,目前已完成招标,施工单位已进场。国道G503五通公路养护工程项目已完工通车。新建公交站亭21处,客运北站维护改造项目完工。

  (六)保障民生,社会福祉持续增进。保就业增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62人,实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59 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实现19.99万人,创建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基地3个,带动创业和吸纳就业62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3万元,扶持31人创业,带动106人实现就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达到639,47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9,814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394人。保教育均衡。完成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新建项目怀家小学、青山中学综合楼项目,三实验幼儿园重建、校园校舍维修改造、教育技术装备项目有序推进。保文化惠民。“沃土欢歌·幸福榆树”2023年榆树市文旅系列等活动成功举办,重点建设城东体育公园、五棵树酒文化博物馆项目,继续建设富越滑雪场、延和特色小镇,谋划雷劈山旅游开发项目。保服务优质。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实现全覆盖,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4.72%、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65.17%。

  今年,面对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和各种不利因素,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一是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未能达到增长8%的预期目标,大多数主要经济指标与年初计划存在不同程度差距。二是投资“止滑”较为困难。在库项目支撑不足,项目谋划建设有差距。三是工业增长后劲不足。因市场需求疲软、订单不足,部分支柱企业投产、扩产意愿不强。四是民生问题矛盾重重。居民就业和增收形势不容乐观。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认真研究对待,全力以赴推进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锚定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深入实施“一个中心、四个强市”战略,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提质,扎实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扛稳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筑牢“天下第一粮仓”中体现新担当,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融合发展、民生福祉改善、 城市能级提升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新征程中谱写新篇章。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财政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上求突破

  着力开展招商引资。立足榆树市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紧盯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主动“走出去”、积极“请进来”,大力开展专班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等,大力发掘各类资源,广泛收集、挖掘和整理项目资源信息,优化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着力引进一批契合我市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筑牢榆树经济逆势突围的基础。力争实现辽宁东方太格、北京千喜鹤等项目早签约、快落位。升级完善《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奖励办法》等政策,为投资者、创业人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牢牢抓住国家、省重点投资方向和政策方向,紧盯中央新增投资、防洪减灾特别国债、“哈长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等政策窗口,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落实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0个,完善重点项目五年储备库、三年滚动库、年度实施库。优化项目跟踪包保推进机制,关注项目建设的关键节点和重点环节,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用地、融资、审批等要素保障,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推动全天候调度建设进度,全链条协调解决困难。

  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推进“免申即享”走深走实;积极探索推出多功能的营商助企服务平台;率先开展“营商环境会客厅”活动,解决市场主体合理诉求,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深化“极简审批”服务,全市政务服务事项、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占比分别达到53%、43%,承诺时限分别压缩83%、78%;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可办”“全程可办”“跨省通办”;谋划制定《榆树市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求突破

  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抓好“三块田”建设,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0万亩以上,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66亿斤。加快推动粮贸中心项目进度,实现粮产、粮贸、粮食深度融合,全力推进现代农业高产创建示范区、现代农业标准化试验区,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加强黑土地保护。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全域黑土地保护工程,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防出现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300万亩,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60.28万亩,抓好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开展好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精准推广良种良法应用,合力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推动产业发展。发展棚膜蔬菜园区,年内新增棚膜1000亩,大力推广暖棚和冷棚配套模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和集中园区建设模式,辐射带动农民进行产业升级。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带头人、提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能力,鼓励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站)点工作,完成2024年中央财政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省级乡村振兴合作社项目。实施产业化联合体项目,推动加工生产线转化升级及生产基地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初步形成稻米加工、玉米化工、肉牛等产业集聚的格局。

  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村屯绿化美化行动,强化包保帮扶,清理整治庭院,创建“干净人家”29200户,创建和美乡村176个。逐步实现由村村干净向户户干净转变的跨越。整村推进集中管网式水冲厕所改造试点项目,农村卫生户厕先建后补试点项目2000户,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

  (三)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做强经济发展引擎上求突破

  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谋划建设生物基新材料生产基地,积极争取化工园区获批,加快推进吉粮天裕燃料乙醇、乳酸、柠檬酸纳、PHA加工项目落位开工,依托榆树传统优势产业粮食精深加工和酒品酿造,加快推动“粮仓”变“食城”,变“酒窖”。坚持延链补链强链拓链,扶持壮大陆路雪、蓝河坝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谋划推动康福达等一系列粮食和畜禽深加工项目,加快建设白酒产业园区,推动榆树钱、华盛等企业全方位升级,引进古井贡白酒、黄酱酒等重点项目,持续做大中国北方酒业基地。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生物医药、绿色能源、航空经济三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粮仓”变“药都”、变“绿谷”、变“空港”。继续壮大灿盛、真元、华威等药企,多向发力推动医药中间体、中成药等领域提质升级。依托风、光、生物质三大能源优势,加大 800MW 风电制氢、城郊30MW 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重点项目推进力度,谋划榆树市分布式风电项目、榆树市风储氢智慧能源示范等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力争打通榆树至长春、榆树至长白山、榆树至哈尔滨等多条旅游航线,实现与干线机场运输航线有效衔接,不断夯实榆树航空经济发展基础。

  商贸服务提质增效。开展各种促销节庆、“聚惠榆树”消费券促消费以及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活动,重点支持汽车和家电等非刚需消费,推动全市商贸经济实现新发展。聚焦“一个上行”和“三个下沉”,稳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重点支持心声活商贸优化县城商业网点设施布局、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挖掘培育接近限上批零住餐标准的商家,2024年新增入库入统限上商贸企业5户。

  (四)强化城市建设管理,在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上求突破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实施2020-2023年棚改回迁房建设,为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实施粮库南消防二中队东、客运北站东等10个棚改区段的征收工作。持续跟踪全省城市老旧危房改造政策,视情启动我市城市危旧房改造;稳慎推进2024年旧改项目;启动我市绿地、绿道建设等专项规划编制。推进新建和提升城市绿地基础任务量12公顷,新建1个“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建设基础绿道5公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全面构建交通网络。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谋划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推进国道黑大线黑吉界牛头山大桥至福安段养护工程、港湾式停靠站建设项目、五棵树镇客运停靠站新建项目、乡镇客运站维修改造项目。依托短途航空运输优势、力争30吨超大型无人运输机项目早日签约落位。不断优化站点布局,加快实现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城际公交“无缝衔接”。谋划建设农村公路1030公里,改造危桥11座,实施安防工程743公里,进一步完善城乡功能。

  切实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府前路、环政路北侧、健康路道路南侧等人行道改造及榆三公路提升改造,推进榆西大街和部分市区街路改造、巷路及人行步道维修;推进2、4号泵站和1、3号泵站上游污水管线建设工程,实施榆西大街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改造北门高家给水管道,加大对水、电、气、热等生活要素监管力度,落实供热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管理,推进供热、燃气、输水管线监测预警监管平台建设。

  守好生态保护红线。督促落实攻坚任务,打好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深入落实河长制,抓实河道“清四乱”、河流污染防治等工作,大力推进建制镇街路二期管网和污水入户收集管网、卡岔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统筹抓好秸秆全量化处置和禁烧管控,坚持“疏、堵、处”相结合,提升秸秆“五化”利用水平,切实加强工业废气、建筑扬尘、劣质散煤、汽车尾气等领域治理,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充分发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功能作用,稳步提升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科学实施老垃圾场封场工作,加快推动垃圾分类及处理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林长制”,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8万亩,不断提升增绿、护绿、营绿水平。

  (五)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求突破

  聚焦就业创业。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00人,实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195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万人。实施劳务品牌促就业计划、百名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万名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开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项行动,最大限度扩大政策知晓度,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实施“马兰花”创业培训计划,迅速开展SYB创业培训和网络创业培训,逐步打造我市蓝领基地。增强市级公共就业服务基地综合能力,引导和介绍更多城乡劳动力稳定就业。

  聚焦社会保障。持续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运用多种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覆盖面。组织实施待遇支付稽核,加大信息共享和比对范围,扩大数据来源,提高信息准确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抓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巩固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

  聚焦公共服务。新建实验高中教学综合楼8742.74平方米、谢家中学教学楼1020平方米、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综合楼8000平方米,升级改造中高考标准化考点,为7所学校新建塑胶体育运动场地;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及时补充“物防”“技防”器材,确保一键式紧急报警系统、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配备100%,校园封闭化管理100%。持续深化医共体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加快榆树市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强“省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规范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提高基层医生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加快中心集镇多功能文化体育场馆建设,推进城东体育公园、富越滑雪场等新建、续建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演出活动,完成年度文化民生服务项目6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000场以上。瞄定全省打造旅游万亿级产业目标,以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突破口,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步伐,创响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跨越。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不负殷切嘱托、强化使命担当,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全面开创新时代榆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