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市政府办公厅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100013828800N/2022-09873
分  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五年发展规划;专项规划 ; 通知
发文机关: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成文日期: 2022年06月24日
标      题: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畜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长府办发〔2022〕24号
发布日期: 2022年06月27日
索  引 号: 11220100013828800N/2022-09873 分  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五年发展规划;专项规划 ; 通知
发文机关: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成文日期: 2022年06月24日
标      题: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畜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长府办发〔2022〕24号 发布日期: 2022年06月27日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长春市畜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长府办发〔2022〕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长春市畜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6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长春市畜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全市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打造长春现代都市圈建设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极,依据《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长春市肉牛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等,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基础

  (一)长春市畜牧产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长春畜牧业以建设“结构高效型、环境友好型、质量安全型、服务社会型”现代畜牧业为总目标,坚持调整结构,鼓励创新,加快转型,整体推进的方针,以全产业链建设为切入点,初步构建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和自身特点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以打造优质畜禽养殖基地为重点,初步构建了结构优化和布局合理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以培育新型生产主体为抓手,初步构建起了产权明晰和规模适度的现代畜牧业经营体系;以建设无疫区为主要载体,初步构建起了基础夯实和防控有效的现代畜牧业安全保障体系。2020年全市生猪发展784.6万头,存栏313万头,出栏471.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6.5万头;肉牛发展232.6万头,存栏145万头,出栏87.6万头;羊发展102.5万只,存栏54.4万头,出栏48.1万头;鹿存栏14.2万只;奶牛存栏5.3万头;兔发展85.4万只,存栏10.4万只,出栏75万只;家禽发展3.99亿只,存栏9435.2万只,出栏3.05亿只;肉类产量105.8万吨;禽蛋产量42.2万吨;奶类产量7.7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461.7亿元,牧业增加值227.5亿元,农村人口牧业人均收入达到3574元,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养殖生产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一方面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养殖户的增多,畜禽粪便、污水、病死畜禽等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量在不断增加,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养殖行业环保问题,特别是2017年起,国家对于养殖行业环境严抓严管,使养殖行业步履艰难。另一方面,目前我市的畜牧业仍然是以集约化经营和分散经营并存,大多数农户技术水平低,竞争能力弱。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扩大。但面对土地资源奇缺的实际情况,畜牧养殖用地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用地逐渐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2. 秸秆和粪污资源利用开发不充分。近年来随着畜牧业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粪便量大且集中、受季节限制、施用不便等因素制约,许多粪便资源变成了重大污染源。一方面畜禽粪污综合开发利用不充分。目前,通过不同资金渠道,相继开展了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也取得一定建设成效,但仍然不能完全解决污染问题,部分养殖场、农村散养户仍缺乏相应废弃物处理系统,畜禽粪污随意堆放、秸秆乱烧乱放等问题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在秸秆饲料化利用方面还存在秸秆收储运体系不健全,秸秆还田离田成本高、饲料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养殖企业缺乏配套的饲草料基地,粮经饲结构不合理,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而且加大了饲草料有效供给的风险。大多数农业经营组织为单一种植业或单一养殖业,不能实现种植与养殖的相互衔接、协调促进、共同发展,农业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3. 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利用不足。当前,随着生化分离、酶工程、生物发酵、高压、高真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我国开始利用畜禽骨生产骨全粉、富钙香肠、调味汤料、骨髓乳粉;利用禽蛋残留蛋清、蛋壳内膜和蛋壳生产溶菌酶、治支气管炎的内服药、蛋壳粉;利用猪、牛、羊的血液、内脏提取“SOD”歧化酶、血红素、凝血酶、胆固醇、脑磷脂等。血液、脏器、乳清、皮、毛、骨等畜副产品将进一步向制药、饲料、食品、皮革、纺织等方向进行更深、更广的加工,其综合利用的附加值将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畜产品加工量、消费量持续增长,粗加工产品产量稳步提高,但产品结构却不尽合理,产业链在深度开发领域空间延展还不够充分。

  4. 畜产品安全保障管理体系有待提高。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加强。由于许多养殖场工作人员素养较低,没有专业的饲养知识以及安全意识,导致乱用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健康。滥用饲料添加剂不仅会造成药残超标,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更会严重危害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破坏生态环境。

  5. 畜牧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2017年,市政府提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完善五个现代体系,把长春建成国家优质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和畜产品优势区”的目标,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金融机构对畜牧业支持并没有及时跟进,畜牧产业投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严重,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最主要的“瓶颈”。

  6.畜牧产业发展信息化程度滞后。随着5G时代的来临,现代畜牧业建设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信息技术频繁应用到现代畜牧业建设各环节,发挥着多样化重要作用,传播推广、行业发展预测、疾病预警防控、优化生产经营、加快产业化进程等,从源头上提高了现代畜牧业综合发展效益,可持续推动畜牧经济发展。但是, 长春市畜牧产业对信息新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却相对较少。随着我市规模养殖比重的逐步提高,相关信息技术的缺乏已经制约了现代畜牧产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AI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和研究将被提上日程。

  (三)面临的主要挑战

  1. 食品安全的挑战。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畜产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要把“菜篮子”稳产保供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内容来抓,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千方百计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另一方面兽药滥用、非法添加、私屠滥宰、注水注药,这些都是屡治不断根、随时会反弹的老问题,一旦发生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引发舆情风波,让消费者恐慌丧失对产品的消费信心,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使产业遭受重创,而且造成的影响还长期不能得到消除。当前我国畜产品结构性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稳供给、保安全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畜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 环境安全的挑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显现,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大豆、玉米、豆粕、牧草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资源供应能力不足,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养殖用地难用地贵,当前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 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置率达到95%。

  3. 疫病风险的挑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风险长期存在。我国畜牧业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重大动物疫病给畜牧业造成的风险也日趋突出,人畜共患病及其他重要疫病时有发生,相对我国畜禽养殖生产中禽流感、非洲猪瘟、口蹄疫、布病、结核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压力一直很大。

  4. 产业升级的挑战。当前,我国农业保供给、保生态、保效益的压力越来越大,畜牧业尤其如此。畜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迫切要求不断创新,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发力种养结合、打造全产业链等措施来发展现代畜牧业。据测算,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每天至少要消耗2.3亿公斤肉、8000万公斤禽蛋、1亿公斤牛奶,我国畜牧业保供给压力较大。同时,畜牧业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呈现污染加重、生态恶化的趋势。受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和疫病风险、市场风险的影响,畜禽养殖波动加大。面对诸多压力,畜牧业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在发展中求变。为了保障畜产品稳定供给和质量安全,借鉴各地先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从推进畜牧业功能分区化、畜禽养殖标准化、种养平衡化、适度规模化和产业一体化等方面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进程。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有关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保民生补短板,稳步推动畜牧业有效投资和产业升级。以培育畜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为路径,以规模化、一体化、绿色化、品牌化、产业化为方向,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智慧化转型,有效发挥畜牧业中轴产业作用,稳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高起点高标准构建完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承载粮食及副产物转化增值,养加销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畜牧大产业。

  (二)基本原则

  1. 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立足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地协调中央和省政府各方面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结合资源要素、产业基础、市场容量、环境承载力等条件,科学规划设计,突出主导畜种,突出优势区域,统筹种质资源、畜禽生产、饲草料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布局,构建重点突出、优势互补、布局合理、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促进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2.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协同推进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走畜牧业绿色发展道路。制定科学发展规划,科学布局,适度规模,优化调整养殖基地(场、小区)布局,保持合理养殖密度。推行清洁生产、健康养殖,实现畜牧生产与环境安全和谐发展。

  3. 产销并重,突出品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品牌建设,打造种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绿色有机畜牧产业链,构建合理利益分配机制,逐步提高区域畜产品竞争优势,提升长春畜牧产业核心竞争力。

  4. 机制创新,融合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投入,合力建设;推进畜牧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步开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合作互助、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鼓励引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用现代理念引领产业发展,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市场手段优化配置产业要素,促进畜牧产业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统筹抓好全市畜牧产业发展,优结构、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防风险、守底线、保安全、促发展,使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畜禽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安全高效。到2025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0%以上和85%以上,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完成,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持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明显增强。

  2. 具体目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把长春建成国家优质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和畜产品优势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生猪、肉牛、肉鸡、梅花鹿等主要产业的现代化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动物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和出口目的国规定的标准。面向国际、国内的大流通市场格局初步建立,龙头企业和主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养殖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全市畜禽总量达到4.9亿头(只)。规模饲养率和商品量分别达到75%和90%以上。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40万吨、50万吨、10万吨,年均分别递增约5.3%、3.1%和5.2%。农民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4100元,年均递增3%。

  三、完善六大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紧紧围绕“强基础、优结构、保供给、补短板、创名优、强科技、保安全”思路,高起点高标准进一步完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加工流通体系、产业经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及产业服务体系。

  (一)立足强基础、优结构、保供给,积极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完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

  以稳定猪禽产能,扩大肉牛存栏,做精做强梅花鹿等特色养殖为主线,坚持种养结合发展,科学调整优化全市畜禽养殖结构;以良种化、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为抓手,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完善现代畜牧生产体系。

  1. 加强良种培育与推广。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坚持“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和政府引导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抓好生猪、肉牛、家禽和梅花鹿的良种繁育。通过强化畜禽良种场建设、优良畜禽品种引进、地方品种提纯复壮与保护、畜禽良种的快速扩繁与推广,构建全市现代畜牧业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为产业发展奠定优质种源基础。重点推进成恩牧业、阔源牧业通过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尽快达到国家级核心育种场遴选标准。继续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健全产学研联合育种机制,重点开展西门塔尔、安格斯等肉牛专门化品种选育,逐步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实施生猪良种补贴和肉牛良种补贴,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和应用;强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加强国家级和省级良种繁育场建设,推动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有序开发;支持皓月集团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稳步推进“沃金黑牛”新品种培育,重点做好“松辽黑猪”“吉神黑猪”“军牧1号白猪”“双阳梅花鹿”“东大梅花鹿”“吉林白鹅”和“吉绒獭兔”等地方优势畜禽特色新品种的优选培育、种质创新和保护开发等工作。

  2. 引导养殖方式转变。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养殖,引导养殖场(基地、小区)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养殖规模,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加快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家庭牧场发展,鼓励其以产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合作和联合经营。鼓励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与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紧密合作,通过统一生产、统一服务、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基地。完善畜禽标准化饲养管理规程,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要求,推进养殖业由传统饲养方式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由数量扩张向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内涵型增长转变。加速实施“退户入区”战略,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基地(场、小区)在场址选择、养殖区域设计、畜禽舍及配套设施等方面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在良种繁育、饲料配方管理、粪污综合利用、养殖环境控制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25年,畜禽规模饲养率力争达到80%以上。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场、小区)创建活动,每年建设60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场、小区),到2025年,累计达到300个。落实农业部畜禽标准化养殖扶持项目和省级高标准畜禽养殖示范场建设项目,农业部挂牌的标准化养殖场争取做到年均不少于1个,持续提升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品质和水平。加快推进年发展1000万头生猪、300万头肉牛、100万只肉羊、30万只梅花鹿、4亿只肉鸡和6万头奶牛等优质安全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步伐。

  3. 推进清洁化循环生产。加强农牧统筹,将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要推进种养结合,鼓励在规模种植基地周边建设农牧循环型畜禽养殖基地(场、小区),促进粪肥还田,加强农副产品饲料化利用。贯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大力提高畜禽粪污处理能力。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科学发展,逐年提高清洁生产能力和水平。重点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区)创建工作,推广循环种养技术和绿色有机发展模式,推广干湿分离清粪技术、新型堆肥技术、沼气和有机肥制作技术,引导养殖企业和有能力的粪污处理企业合作进行第三方治理。完善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标准,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种植业生产中施用粪肥。统筹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完善市场化运作模式,合理制定补助标准,完善保险联动机制。

  4. 推广种养结合绿色可持续养殖模式。一是扩大肉牛、奶牛、羊、鹿、鹅等草食动物饲养量,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高秸秆过腹转化能力。因地制宜推行粮改饲,增加青贮玉米种植,提高苜蓿、羊草等紧缺饲草自给率,开发利用鲜食玉米、饲料油菜、蛋白槡等新饲草资源。推进饲草料专业化生产,加强饲草料加工、流通、配送体系建设。促进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高效利用。全面推广饲料精准配方和精细加工技术;加快生物饲料开发应用,研发推广新型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二是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水平,支持广泽乳业、皓月饲料等现有饲料化利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速培育新型秸秆饲料化利用中小企业,在草食畜禽养殖量大的区域,扶持养殖大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秸秆饲料化利用专业化公司。健全收储运体系,加强秸秆收贮运服务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为秸秆饲料化利用营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膨化、发酵技术,鼓励畜禽规模养殖场、饲料加工企业利用秸秆生产优质饲料。

  (二)以稳生产、补短板项目为统领,切实促进产业链延伸,完善现代畜牧产业加工流通体系

  1. 加大“三区一带”建设力度。积极打造肉牛产业园区、梅花鹿产业园区和农安畜产品加工业集中区三个“百亿”加工园区,建设北起乌金屯南至公主岭的102国道畜产品加工“产业带”。肉牛产业园区,重点推进皓月集团、城开农投集团万头肉牛育肥示范场和种母牛扩繁基地项目,完成皓月集团皮革工业园等续建项目。梅花鹿产业园区,重点推进双阳梅花鹿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加工企业开展梅花鹿系列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搞好鹿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农安畜产品加工业集中区,重点完善成达肉鸡、众品生猪、紫燕肉鹅和康大肉兔等屠宰加工项目;推进华正优质肉猪基地及文化观光项目建设。“产业带”建设,重点推进德惠国家禽肉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和正大集团1亿只肉鸡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努力提升我市肉鸡产业国际化水平。同时,抓好“精气神”猪肉分割加工等项目。

  2. 鼓励龙头企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立足全市,整体谋划全产业链建设,抓薄弱补短板,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全面完善区域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鼓励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提高肉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建设冷却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配置冷链运输设备。推动物流配送企业完善冷链配送体系,拓展销售网络,促进由运活畜禽向运肉和运精深加工畜禽产品转变。规范活畜禽跨区域调运管理,完善“点对点”调运制度。倡导畜禽产品安全健康消费,逐步提高冷鲜肉品消费比重。

  3. 大力提升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鼓励企业走精深加工、系列开发之路。在猪、牛、禽、鹿、兔等产业,突出营养、方便的熟食产品加工,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保健品、医药中间体,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加工层次,不断向食品业、医药业、生物产业延伸拓展,逐步实现动物皮毛、骨血、内脏和废弃物全加工、全利用,构建畜产品梯级增值的产业格局。

  (三)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推进畜牧业组织形态优化,进一步完善现代畜牧产业经营体系

  1. 不断提高畜牧产业的组织化程度。重点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入股分红、企业托管、合作养殖、联营联建”六型带户养殖模式。对合作经济组织、养殖企业发展带户养殖给予支持。开展家庭牧场示范创建活动,对符合县级标准化养殖验收标准的家庭牧场改造养殖圈舍、完善粪污处理设施、扩大养殖生产规模的给予支持。围绕生猪、肉牛、肉鸡、梅花鹿等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专业合作社,提高主导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2. 积极推广“互联网+”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着眼创新畜牧业管理服务方式,积极推进“互联网+”在畜牧业各领域的集成应用。推广“精气神”公司“互联网+畜产品销售”体系及AI智能养殖应用场景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3.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以提高畜牧业要素配置效率为目标,以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健全畜牧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统筹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为丰富适度规模经营形式、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增添新动力,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畜牧业建设注入新活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引导域内外养殖、加工和营销企业,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涉牧中小型企业联合、融合、整合,组建企业集团和产业发展联盟,打造技术经济紧密合作的企业集群、产品集群和现代物流集群,促进畜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 促进金融创新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政府积极为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出台相关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畜牧业贷款担保中心建设步伐;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放机制,依托畜牧业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支持畜牧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功能,解决资金瓶颈。扩大“吉农牧贷”服务范围,利用好省政府相关金融政策。鼓励引入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并逐步合理降低担保费率,多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组建肉牛、梅花鹿、生猪等重点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通过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设立专项子基金,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畜牧业企业和项目,推动畜牧业发展。

  (四)鼓励新技术融合应用,推进技术服务和管理信息化,完善现代畜牧科技支撑体系

  1. 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力度。坚持科技创新提速、科技推广提效、科技培训提质的原则,进一步推进现代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着力开展畜牧科技研究推广工作,倡导畜牧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或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围绕畜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粗饲料开发利用、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健康养殖技术,加强科研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加强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基层站所公益服务水平。

  2. 建立完善畜牧业信息化管理体系。规划建设长春市畜牧产业管理大数据中心和长春市智慧畜牧综合服务平台。研究开发畜牧业经济管理软件应用系统,逐步涵盖从养殖环节到加工企业、兽药、饲料企业以及市场流通领域等应用场景。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市级畜产品可追溯中心平台,在县(市)区畜牧部门和养殖、加工等企业分别建立二、三级平台,并在适当时机与肉品流通领域的可追溯体系相衔接,形成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促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市场监测和生产引导。

  3. 提升畜牧业智慧化管理水平。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提高圈舍环境调控、精准饲喂、动物疫病监测、畜禽产品追溯等智能化水平。加快畜牧业信息资源整合,推进畜禽养殖档案电子化,全面实行生产经营信息直联直报。实现全产业链信息化闭环管理。支持第三方机构以信息数据为基础,为养殖基地(场、小区)提供技术、营销和金融等服务。

  (五)以保安全为重点,强化疫病防控及畜产品质量监管,完善现代畜牧业安全保障体系

  1. 强化畜牧业安全生产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长春市畜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为内容,组织畜牧企业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升级改造及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创建活动。强化对屠宰企业、人员密集的加工企业、涉粉尘的饲料企业以及生物实验室的监管,确保不出安全问题。

  2.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要求,逐步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风险监测预警追溯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外埠产品准入制度,完善联防协议制度,确保入长畜禽产品报验率达到100%。强化畜禽定点屠宰规范化管理,依法打击私杀滥宰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收购、贩运、销售、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等违法违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强化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入手,规范饲养管理,健全动物免疫档案。深入开展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市场专项治理,努力净化市场环境。严把饲料、兽药生产、销售和使用关,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频率,落实抽样监测、日常巡查和“黑名单”制度。大力推进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提高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誉度。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增强畜禽产品质量全程监管能力。

  3. 健全动物防疫体制机制。依法督促落实畜禽养殖、贩运、屠宰加工等各环节从业者畜禽防疫主体责任。引导养殖基地(场、小区)改善畜禽防疫条件,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清洗消毒、疫情报告等工作。建立健全畜禽贩运和运输车辆监管制度,对运输车辆实施备案管理,落实清洗消毒措施。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基地(场、小区)和屠宰厂(场)配备相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依法落实疫病自检、报告等制度。根据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的要求和动物疫病防控的新形势,借鉴国内外兽医体制的新经验、新做法,稳步推进我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监管责任,强化监管力量,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果。完善基层动物卫生监管缺失、动物防疫不到位等状况。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力量,明确基层兽医人员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制,实行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其它疫病计划免疫制度,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4. 提高动物防疫监管服务能力。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基层机构队伍。依托现有机构编制资源,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实验室、边境监测站、省际公路检查站和区域洗消中心等建设。在生猪大县实施乡镇动物防疫特聘计划。保障村级动物防疫员合理劳务报酬。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实施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分发挥执业兽医、乡村兽医作用,支持其开展动物防疫和疫病诊疗活动。鼓励大型养殖企业、兽药及饲料生产企业组建动物防疫服务团队,提供“一条龙”、“菜单式”防疫服务。

  (六)立足于提质增效和投入品质量安全,推动兽药和饲料工业创新发展,不断壮大现代畜牧业产业服务体系

  1. 促进兽用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抑制产业盲目扩张、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生产技术结构、加快中兽药产业发展,提升兽药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强化质控技术研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完善技术支撑,通过完善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检验体系、残留监控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和标准物质制备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创新营销模式,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构建现代营销模式、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深化对外合作。提高监管能力,通过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强化质量全程监管、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统筹协调。通过健全完善法规规章,改革技术审评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以及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完善产业发展措施。分类推进新版兽药GMP实施,严格执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加强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积极推动抗生素减量使用,扩大兽药使用追溯试点覆盖面。

  2. 推动饲草饲料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深入推进饲料生产企业分级管理;探索建立饲料用粮保障机制;创新驱动产品品质提升;积极推广“两低一高”(低蛋白、低能量、高利用率)饲料使用;进一步规范全产业链条运行行为。加快饲料业科研与开发,以研究开发蛋白质饲料、农副产品饲料生产及高效利用技术为重点,积极推动开发非粮食饲料,稳步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广泛应用生物、精细化工等技术,加速研制并推广安全、高效、无污染的饲料添加剂,大力推动优质环保型饲料、专用饲料和安全饲料科学配方技术的研究开发。

  3. 引导无抗养殖和中药替代技术攻关。加强无抗养殖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食品安全有关决策部署,坚持“产管”结合、标本兼治,鼓励和支持养殖企业在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无抗养殖”。加大养殖企业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的支持力度,带动各类养殖主体科学使用、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同时,加快制定出台《养殖场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评定考核标准》,对于考核达标的企业,发布达标名单,由相关行业组织进行推介,共同推动品牌建设。全面推进中兽药、微生态制剂及酶制剂等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兽用抗菌药替代产品和替代技术,以中兽药、微生态制剂等安全、高效、低残留的产品为重点,引导养殖者替代抗菌药使用。

  4. 加强兽医队伍建设规范兽医从业行为。一是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基层畜牧兽医机构队伍,及时解决机构改革中畜牧兽医机构队伍被削弱的现象,确保市、县、乡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防疫检疫和兽医诊疗人员队伍稳定。加强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充实乡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发展村级兽医队伍。加强对传统中兽医技术人员和乡村兽医的培养,强化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力量,满足当前畜牧业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和加强兽医人员政治思想和专业能力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二是规范执业兽医从业活动,健全完善执业兽医从业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执业兽医职业道德规范和操作技术规范,明确执业兽医基本行为准则。规范动物诊疗病历和兽医处方管理,建立健全动物诊疗纠纷调节和处理机制,尊重和保护执业兽医的处方、诊断和治疗权利。强化执业兽医履行动物疫情报告和参加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义务,充分发挥执业兽医在动物疫情报告和处置工作中的作用。

  四、推进现代畜牧业十大重点工程建设

  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为重点,以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集群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农牧循环、三产融合的基本思路,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畜牧业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全面促进我市现代畜牧产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一)“秸秆变肉”工程

  1. 大力发展肉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稳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促进秸秆等种植业非粮饲料资源高效利用。发挥粮食主产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优势,积极推广玉米秸秆青黄储技术,扩大专用饲料玉米、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加强青储饲料设施建设,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大力推进全市肉牛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经过规划期五年的努力,把肉牛产业培育成建设长春都市圈的新动能,打造长春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综合考虑各县市区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和区位条件、劳动力成本、环境保护承载能力等条件,肉牛养殖业以农安县、公主岭市为核心,以榆树市、德惠市、九台区为支持,以其他县市区为补充。肉牛品种主要以西门塔尔、安格斯肉牛品种为主,养殖方式以舍饲圈养为主。到2025年肉牛养殖发展到300万头,实现肉牛养殖业产值260亿元,屠宰加工业产值340亿元,为肉牛产业相关产值整体实现1000亿元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全市围绕肉牛产业打造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整合各方资源广泛招商引资引智,形成肉牛综合开发产业集群示范区,建成肉牛产业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引领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形成科研集聚、产业聚群、人才荟萃的国家肉牛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辐射引领东北亚肉牛产业发展。加快在绿园区规划建设肉牛产业研发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和总部经济基地,农安县、德惠市、榆树市、公主岭市等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肉牛养殖基地和加工园区。推进肉牛标准化屠宰和分类、分级,扩大绿色有机冷鲜肉和分割肉市场份额;开发低温牛肉制品、保健牛肉制品等,加快民族特色牛肉制品工业化发展,开发方便类、速冻类、休闲类牛肉制品。实施15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生产能力改造提升工程,形成肉类精细化加工10万吨和熟食加工20万吨加工能力。大力发展肉牛精深加工产业(包括熟食制品、特膳食品、大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皮革制品加工等),计划实现产值30亿元。

  2. 多措并举稳步提高肉牛良种化水平。按照打造世界一流“长春草食动物品牌”,抢占行业制高点的要求,瞄准“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目标,肉牛优选主推加系西门塔尔杂交改良肉牛品种,兼顾利木赞、夏洛莱、安格斯等优质肉牛品种。梅花鹿优选主推双阳型梅花鹿品种。一是提升优质种牛供种能力。市级重点支持新牧科技公司国家级优质肉种牛核心育种场、扩繁场、快速繁育中心建设。改造提升新牧科技公司国家级种公牛站;引入国内一流农牧业科技企业建设优质肉牛种源创新繁育基地,应用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和移植、体细胞克隆以及基因编辑等创新性前沿繁育新技术,进行优质肉种牛快速繁育生产。优选发展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及安格斯牛等四大优良品种核心种群,逐步扩大优质肉种牛种群规模。通过5-10年努力,力争年可提供优质纯种公牛200头以上、冻胚5000枚以上、冻精200万剂以上。二是培育地方特色肉牛品种。市级重点支持长春特色肉牛新品种培育。充分利用现有的地方优秀牛种资源,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新品种1个,培育新品系或杂交配套系2个,选育“吉牛”“沃金黑牛”等特色肉牛品种或品系。通过5—10年努力,力争使每个特色品种育种场存栏规模达5000头以上。

  (二)畜禽无抗养殖技术推广工程

  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无抗肉”试点示范的要求,以打造畜产品安全品牌和“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为目标,做好畜禽无抗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建立以无抗养殖基地、无抗饲料生产企业以及“无抗肉超市”为主体的“无抗产业联盟”,重点推广中草药类无抗养殖技术模式和益生菌类无抗养殖技术模式,培育树立“长春无抗畜产品”区域性公共品牌,生产、销售无抗肉、无抗蛋、无抗奶。

  (三)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

  坚持疏堵结合、防治并举,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继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到2025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5%水平,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要达到100%。通过建设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秸秆粪污堆沤场、有机肥厂及村屯粪污收储暂存点等基础设施,实现全域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配置,组建全域多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收储运体系,实现全域畜禽粪污收储管理无死角;重点推广应用秸秆粪污堆沤腐熟还田技术模式和无臭膜(纳米膜)覆盖发酵创新技术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与专业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机构、粪污资源化利用处理基础设施及畜禽粪污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建设。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采取政府投资或PPP等模式,推动公主岭、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因地制宜按需要新建扩建无害化处理场。同时,建立完善病死畜禽收集、转运体系。严厉打击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

  (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示范工程

  大力抓好秸秆饲料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推广实用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鼓励引导利用秸秆养牛、养羊、养鹅、养鹿等草食动物养殖项目,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重点推进九台奶牛、农安、公主岭肉牛、双阳梅花鹿“粮改饲”试点示范区建设。配套建设优质饲草饲料种植基地,重点围绕110个种养结合生产基地和规模养殖主体,鼓励种养结合发展,种植优质饲草饲料(粮改饲)30万亩,培育优质饲草饲料专业化生产企业100户。到2025年,秸秆饲料化利用普及推广到大部分村组,年饲料化利用秸秆720万吨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五)产业链发展补短板工程

  在前伸后延、流通加工、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兼并、合资、联营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向养殖、种植、加工纵深发展。根据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进养加销一体化进程,重点打造猪、牛、羊、鸡、鹅、鹿、兔、乳八条产业链。通过招商引资,上“补链”项目,提高各产业链的闭合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畜牧业综合效益。到2025年,畜牧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企业达到30家以上。

  (六)智慧畜牧产业提升工程

  支持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实施5G+智慧畜牧产业提升工程。借助新一代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面向养殖、防疫、屠宰、检疫、运输、流通、无害化处理、畜产品安全、重大疫病预警等多场景逐步探索建立多种应用模式,实现畜牧业的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面向畜牧业养殖经营主体提供畜禽智能养殖和畜产品分销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助力现代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长春市畜牧产业大数据管理系统和长春市智慧畜牧综合服务平台。特别是要先行做好肉牛、生猪、肉兔、梅花鹿等骨干企业可追溯体系和智慧养殖应用场景建设试点,探索技术路径,2021年先期重点完成百万头肉牛智能养殖应用场景开发建设项目。到2025年,基本建成市级智慧畜牧综合服务平台和可追溯体系中心平台,实现畜牧业管理信息化和主要畜禽品种全程可追溯。

  (七)现代畜牧产业园区建设工程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重点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养殖与加工、企业与农户相互融合的发展格局。重点围绕生猪、肉牛、奶牛、梅花鹿、肉鸡和兔等畜种,自2021年起,逐步在公主岭市、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区、双阳区启动建设“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现代畜牧产业园,力争到2025年,累计建设成具有较强带户能力的养加销一体化现代畜牧产业园40个。

  (八)畜牧产业经营体系创新工程

  探索推行紧密型产业联盟、产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到2025年,普遍建立主要畜禽品种生产、加工、销售者产业联盟、产业协会,加强抵御风险能力。引导市场经营主体转变、升级经营模式,促进实体市场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到2025年,肉牛、生猪等传统产品和鹿产品等特色产品,要形成立足东北、辐射全国的品牌市场体系。一是积极鼓励各县(市)区规划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通过提供统一管理制度、统一防疫制度、统一档案管理、统一饲养程序、统一粪污处理的集约化经营体系,提高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二是引导市场主体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畜禽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和“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方式,形成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利益共享机制,建设标准化畜禽饲养繁育基地。三是坚持品种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防疫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一体化的“五化一体、种养结合”的新技术体系,通过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创建活动,逐步提高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管理和技术水平,实现畜牧产业提质增效。四是建设畜禽产品安全保障标准化体系,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广畜禽产品质量标准和无公害生产加工技术标准,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九)畜牧产业品牌培育工程

  一是培育长春畜产品品牌。打造以“长春黑土地、名牌畜产品”为核心价值表达,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长春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模式,开展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到2025年,至少培育10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长春畜产品品牌。二是培育名优特色畜禽名牌。按照打造世界一流“长春畜禽品牌”的要求,重点打造一批有机畜禽产品品牌、绿色畜禽产品品牌、特色畜禽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抢占行业制高点。

  (十)无疫区建设维护工程

  进一步完善免疫无口蹄疫区基础设施,巩固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成果。完善人工屏障及移动监管体系。按照“免疫实现无疫、监测证明无疫、监管保障无疫、应急恢复无疫”的总体要求,重点完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监管和应急管理“四大体系”。突出建设和完善兽医实验室、无害化处理厂和长春龙嘉机场、省际间动物卫生检查站。全市县级以上兽医实验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狠抓基础免疫、防疫监督、疫情监测、消毒灭源和常规疾病的诊疗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高效运行的动物防疫体系。

  1. 强化疫病防控管理体系建设。规范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管理,建立预防为主的统一的科学防免疫程序;规范畜禽流通交易方式,以电子商务和期权交易取代传统市场交易,建立标准化畜禽交易隔离检疫场,为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 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在健全完善全市畜禽疫病防控管理体系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组建企业化运营的高标准、专业化、实战型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网格化兽医防治服务体系;依据当地疫情发生规律和畜禽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科学免疫程序;依据疾病流行和抗体水平制定接种计划,严格依据计划进行接种和监测;健全标准化的兽医操作室、兽医检测室、兽医实验室等硬件设施,通过专业化的疫病诊断分析、药效检验、抗体测试等实验结果,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从业者素质,强化畜禽档案、疾病病例、疫病诊疗记录、养殖记录的标准化、规范化、电子化、数字化管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畜牧业发展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市级畜牧业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调度、工作情况综合汇总和反馈。各地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全力组织抓好落实,形成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工作责任

  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明确具体推进措施,逐年、逐级、逐项细化目标责任,建立目标责任落实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督导反馈机制,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地要把畜牧业发展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三)保障畜牧业发展用地

  按照畜牧业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地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支持解决畜禽养殖用地需求。养殖生产及其直接关联的畜禽粪污处理、检验检疫、清洗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占补平衡。畜禽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但须补划。加大林地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持,依法依规办理使用林地手续。鼓励节约使用畜禽养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加强财政保障和金融服务

  继续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相关扶持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畜禽产品初加工等环节用水、用电优惠政策。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现有渠道,加强对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和畜禽产品冷链运输配送体系建设的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推进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支持具备活体抵押登记、流转等条件的地区按照市场化和风险可控原则,积极稳妥开展活畜禽抵押贷款试点。大力推进畜禽养殖保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自主开展畜禽养殖收益险、畜产品价格险试点,逐步实现全覆盖。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畜牧业产业投资基金和畜牧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

  (五)强化信息服务和市场调控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畜牧业生产和畜禽产品市场动态跟踪监测,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科学引导生产和消费。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各地要根据需要研究制定牛羊肉等重要畜产品保供和市场调控预案,加强对畜牧业经济的宏观管理,确保畜牧业经济平稳有序高质量发展。

长春市畜牧发展“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