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市政府办公厅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 11220100013828800N/2014-33621 |
分 类: | 城市规划;城乡建设(含住房);专项规划 ; 通知;报告 |
发文机关: |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成文日期: | 2014年10月13日 |
标 题: |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近期建设工作方案(2014—2017年)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长府办发〔2014〕30 号 |
发布日期: | 2014年10月13日 |
索 引 号: | 11220100013828800N/2014-33621 | 分 类: | 城市规划;城乡建设(含住房);专项规划 ; 通知;报告 |
发文机关: |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成文日期: | 2014年10月13日 |
标 题: |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近期建设工作方案(2014—2017年)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长府办发〔2014〕30 号 | 发布日期: | 2014年10月13日 |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近期建设工作方案(2014—2017年)的通知
长府办发〔2014〕30 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近期建设工作方案(2014—201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三日
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近期建设工作方案
(2014—2017年)
为切实加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高标准建设绿色宜居森林城,依据《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之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2014—2017年)》,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落实新型城镇化相关要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握“绿量是关键、民生是根本、生态安全是底线”的原则,以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实践城市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长春市生态系统,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城美的绿色宜居森林城。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快建设城市森林、城市湿地、城市水域、城市绿地,保护和修复生态制高点,努力构建伊通河生态主轴一脉贯穿南北,西北绿楔输氧,东南山脉固基,绕城绿化带护城,并以绿道连道为纽带,实现森林“绿肺”与湿地“绿肾”互通,公园绿地联系紧密、体系完善的生态空间格局,把长春市打造成春花、夏荫、秋韵、冬雪,500米见绿,千米见园,满城树木半城园,独具北方特色的天蓝、地绿、水净、城美的绿色宜居森林城。力争到2017年,在1350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态绿楔达到7748公顷,交通性廊道防护绿地长度达到252公里,区域绿道长度达到150公里,植物园达到888.24公顷,苗圃基地达到400公顷,新增规模以上公园55个,面积3207.9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实现12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实现80%—90%,绕城高速公路绿化带新增3030.2公顷(原绕城高速绿化带建设管理体制不变,拓宽部分按本方案执行)。如全部实现既定目标,将新增绿地面积14288公顷。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绿楔生态空间建设。包括轨道客车产业园绿楔、干雾海河绿楔、太平池绿楔、汽车产业园绿楔、伊通河下游绿楔。
(二)绕城绿化带和对外交通性生态廊道建设。其中绕城绿化带宽度500米,总用地规模4392公顷;对外交通性生态廊道11条,绿化长度96.8公里,建设规模977.1公顷。
(三)魅力公园体系建设。重点推进55个公园建设,其中50公顷以上市级大公园19个,20—50公顷区级公园20个,20公顷以下社区公园16个。
(四)森林绿道体系建设。包括雕塑公园至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等区域绿道6条,自由大路等林荫道38条,苗圃公园至雕塑公园等公园连道14条,总长度292.94公里。
(五)伊通河流域生态建设。其中主城区生态主轴建设包括伊通河下游湿地建设,南溪湿地建设,伊通河绕城高速以南至新立城水库坝下区段河道综合治理,活力空间和慢行体系改造提升。流域治理包括西新凯河沿线到太平池、波罗湖、洼中高的“长西北生态湿地”建设。
(六)浅谷流绿空间建设。包括永春河等8条城区河流的绿地建设、污染治理、景观改造和防洪工程,面积404公顷。
(七)净月、莲花山两大生态区建设。其中净月生态区建设包括城区公园建设、浅谷流绿空间建设、森林公园改造提升、林荫道体系建设、区域绿道建设和绕城绿化带建设6大工程;莲花山生态区建设包括城区公园体系建设、森林绿道建设、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和植物园建设4大工程。
(八)旧城绿地提升改造建设。包括幸福微绿地建设项目39个,面积10.43公顷;“老旧散”小区绿化提升项目136个,面积626.73公顷。
四、各城区、开发区任务分工
(一)朝阳:公园绿地建设项目1个,6.14公顷;林荫道建设项目9个,25.17公里;公园连道建设项目6个,11.43公里;绕城绿化带建设项目1个,374.09公顷;对外交通廊道建设项目1个,13.37公里;浅谷流绿空间建设项目1个,15.17公顷;幸福微绿地建设项目4个,1.28公顷;“老旧散”小区绿化提升项目23个,45.3公顷。
(二)南关:公园绿地建设项目9个,740.15公顷;区域绿道建设项目2个,2.98公里;林荫道建设项目13个,58.44公里;公园连道建设项目9个,19.62公里;绕城绿化带建设项目1个,478.22公顷;幸福微绿地建设项目9个,2.1公顷。“老旧散”小区绿化提升项目14个,1.66公顷。
(三)宽城:公园绿地建设项目3个,182.46公顷;区域绿道建设项目1个,25.8公里;林荫道建设项目8个,37.62公里;公园连道建设项目2个,3.16公里;绕城绿化带建设项目1个,259.41公顷;对外交通廊道建设项目2个,13.04公里;幸福微绿地建设项目10个,2.4公顷;“老旧散”小区绿化提升项目35个,190.6公顷;生态绿楔建设项目1个,14.98平方公里。
(四)二道:公园绿地建设项目6个,197.67公顷;区域绿道建设项目1个,15.02公里;林荫道建设项目7个,31.05公里;公园连道建设项目2个,8.13公里;绕城绿化带建设项目1个,39.59公顷;浅谷流绿空间建设项目1个,49.19公顷;幸福微绿地建设项目6个,2.1公顷;“老旧散”小区绿化提升项目24个,78.47公顷。
(五)绿园:公园绿地建设项目17个,822.64公顷;区域绿道建设项目2个,24.59公里;林荫道建设项目8个,53.46公里;绕城绿化带建设项目1个,361.8公顷;对外交通廊道建设项目2个,13公里;浅谷流绿空间建设项目1个,61.02公顷;幸福微绿地建设项目7个,1.85公顷;“老旧散”小区绿化提升项目10个,73.5公顷;生态绿楔建设项目1个,32.83平方公里。
(六)高新:公园绿地建设项目5个,454.45公顷;区域绿道建设项目2个,14.38公里;林荫道建设项目11个,39.68公里;绕城绿化带建设项目1个,478.1公顷;对外交通廊道建设项目2个,9.71公里;浅谷流绿空间建设项目2个,47.14公顷;生态绿楔建设项目1个,9.53平方公里。
(七)经开:公园绿地建设项目3个,91.53公顷;林荫道建设项目14个,43.15公里;公园连道建设项目1个,2.69公里;绕城绿化带建设项目1个,465.42公顷;对外交通廊道建设项目2个,23公里;“老旧散”小区绿化提升项目30个,217.01公顷。
(八)净月:公园绿地建设项目9个,264.61公顷;区域绿道建设项目1个,13.77公里;林荫道建设项目6个,21.18公里;绕城绿化带建设项目1个,296.1公顷;对外交通廊道建设项目1个,14.33公里;浅谷流绿空间建设项目3个,231.42公顷。
(九)汽开:公园绿地建设项目3个,462.27公顷;区域绿道建设项目2个,15.97公里;林荫道建设项目4个,15.59公里;绕城绿化带建设项目1个,277.43公顷;对外交通廊道建设项目1个,10.35公里;幸福微绿地建设项目2个,0.7公顷;生态绿楔建设项目1个,9.7平方公里。
(十)莲花山:浅谷流绿空间建设项目1个,132.07公顷;森林绿道建设项目1个,17.65公里;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项目1个,61公顷;植物园建设项目1个,888.42公顷;石头口门水库下游湿地建设项目1个。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政府成立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设计、全方位协调、整体推进和监督检查。市长姜治莹任组长,副市长陈巳、孙亚明任副组长,各城区、开发区及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其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总指挥由副市长孙亚明兼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副秘书长邹德东,市园林绿化局局长兼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园林绿化局,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指挥部决策事项的工作落实,主任由市园林绿化局局长兼任。各成员单位要坚决服从领导小组及指挥部的领导,积极配合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市直各部门在完成指定任务的同时,对于本职工作中涉及绿色宜居森林城建设的,要重点研究、加快推进。各城区、开发区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任务,要抓紧制定时间表,尽快组织实施,以确保绿色宜居森林城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将宣传工作贯穿于绿色宜居森林城建设始终,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拓宽广大市民参与的途径和渠道,强化社会监督,倾听民愿,集中民智。通过强有力的宣传,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实现全民建设绿色宜居森林城。
(三)活化资金,提供支撑。在加大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绿化投融资模式,有效引进民间资本、商业资本,不断提升以城建“城”、以城兴“绿”的市场化经营水平。合理引导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绿地认建、认养、认管。推行建设资金节约模式,重点以绿化占领生态制高点,增加适地适树高大乔木的栽植数量,尽可能使用天然材料、环保材料,降低建设成本。
(四)完善制度,建立保障。一是全面推行“绿线”管理制度,加强对绿色开敞空间的刚性保护。二是完善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的相关技术规范,组织修编相关专题规划,深化森林、郊野公园、湿地公园、生态风景林建设等策略。三是加快制定森林、郊野公园及湿地、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方面的制度;出台鼓励发展垂直绿化的相关政策以及建设道路生物通道、生态护坡的要求;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城市绿化“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模式。
主题词:园林 方案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