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市政府办公厅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 11220100013828800N/2005-01380 |
分 类: | 财政预决算 ; 报告 |
发文机关: | 长春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05年02月27日 |
标 题: | 关于长春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
发文字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05年02月27日 |
索 引 号: | 11220100013828800N/2005-01380 | 分 类: | 财政预决算 ; 报告 |
发文机关: | 长春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05年02月27日 |
标 题: | 关于长春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 ||
发文字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05年02月27日 |
关于长春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6年1月19日长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长春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年初以来部分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市政府按照市委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对财经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大力调整支出结构,确保了预算的平稳运行。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预算完成情况较好,财政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按新口径计算,2005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84.8亿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9.4%。
按照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预算,2005年,市本级预算执行结果是,市本级留用收入完成40.2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14.8%,比上年增长22.4%。市本级一般预算财政支出55.7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9.6%,比上年增长18.6%。市本级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是,市本级财政收入总计为930363万元,市本级财政支出总计为929795万元,收支相抵,净结余568万元。以上财政收支及平衡结果均为预算执行初步统计结果,待财政决算汇编完成并经省财政厅核准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2005年,为确保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依法加强收入征管。针对2005年年初以来我市财政特别是“两税”收入大幅度短收,收支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市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坚持收支两手抓,加强收入调度,通过实行例会制度,指导财税部门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各级财税部门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着力提高组织收入能力,强化预算执行分析,加大税收稽查力度,认真清理漏税欠税,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市级财政及执收部门加大非税收入管理力度,确保非税收入足额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增加了政府统筹财力。
(二)保障公共支出需要。在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保证工资发放、机关运转以及防治“禽流感”等项支出需要的基础上,注重统筹兼顾,努力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一是加强“三农”工作。拨付粮食直补资金5.6亿元,落实了国家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投入农发资金6000万元,用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争取国家“三奖一补”资金,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投放畜禽养殖贷款财政贴息资金,促进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二是加大社会公共领域投入。投入城市维护建设资金9.5亿元,确保了城市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转;投入卫生经费1.7亿元,支持了传染病院和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等。三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拨付“两免一补”资金815万元,支持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资金2460万元,支持了职业教育发展。四是向社会保障领域倾斜。投入再就业资金3038万元,发放低保资金9300万元,发放养老保险费19亿元,安排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8450万元,推进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适时提高城市贫困居民保障水平,城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69元增加到205元。五是支持了企业改制。筹集并轨资金5.8亿元,使8万多名下岗职工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调度资金,支持了龙嘉机场、轻轨二期、长双烟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筹措防洪资金,支持了抗洪抢险物资储备以及排涝站等基础水利工程建设;争取国家开发银行100亿元软贷款额度,2005年我市共使用软贷款及项下其他贷款45.17亿元,分别投入国企改制、企业挖潜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
(四)积极推进财政改革。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加强了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管,选择教育等四部门预算提交人代会各代表团审议,提高了预算透明度。二是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度,使集中支付范围扩大到40个预算单位;扩大了会计集中核算范围,使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市直单位达到106家。三是积极探索政府采购新形式,开展了委托采购和协议供货;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截止2005年11月末共完成采购预算5.6亿元,实际中标金额4.9亿元。四是财务总监委派制继续完善,提高了财政监管效率。五是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将189个单位11.77亿元非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六是按照“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核实了相关财政指标,确保了财政体制的平稳过渡。
(五)整顿规范财经秩序。开展以清理整治“小金库”、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及治理“三乱”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检查,对市级财政收入缴库以及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查出的问题依法进行了处理。开展财政投资评审验收工作,完成评审工程造价提报值30.84亿元,审减2.74亿元,有效节省了建设资金。对454家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核实资产125.17亿元。深入宣传贯彻《会计法》,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规范。
总之,2005年预算执行遇到的困难超出了我们的预计,执行的结果好于预期。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基础不稳固,税源结构的单一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二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财税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尚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06年预算草案
“十五”时期,我市财政收入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年均递增16.5%,并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收入目标。未来五年,是振兴长春老工业基地决战决胜的重要时期,根据“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比上年增长13%,全口径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实现同步增长。
2006年,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继续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培育壮大财源,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为构建和谐长春提供财政支持,加快推进长春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根据上述思路,综合考虑今年影响财政收支的主要因素,2006年市本级预算作如下安排:
2006年,市本级留用收入安排38.24亿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6.9%。市本级财政支出安排55.74亿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7.4%。市本级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是:市本级财政收入总计为805575万元,市本级财政支出总计为805575万元,收支平衡。
2006年,我市财政经济形势虽然存在一定的有利因素,但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实现预算平衡还需付出艰苦的努力,必须把增收节支工作作为全年经济和财政工作的重点任务抓好抓实。
三、扎实工作,努力完成2006年预算任务
2006年是振兴长春老工业基地进入实质性突破阶段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壮大财源,强化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突出支持汽车产业开发区、玉米工业园区和重点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加快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拓展新的财源增长点,着力优化财源结构,逐步夯实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经济基础。落实国家税收调整政策,坚持依法征收,完善征管手段,创新征管方式,强化对重点税源和税种的监管,促进财政增收。大力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拓宽管理范围和领域。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围绕社会保障、“三农”、科技教育等重点领域,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增加地方财力。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有促有控。严格控制并努力节约一般性开支,坚决制止和杜绝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财政保障力度,着力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积极支持国企改制、社会保障、“三农”和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巩固扩大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成果,实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逐步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做好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加快国企改革进程。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建立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尽快形成多元化投资的城市建设新格局。
(三)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预算管理制度。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管理体系,稳步推进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制度,按照收入统一管理、支出统筹安排的要求,完善综合预算编制,逐步缩小部门之间经费水平差距。二是扩大集中核算范围,争取将市直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集中核算。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已经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预算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注重发挥其在财政监管中的积极作用。三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继续扩大采购规模,探索推行政府采购卡管理系统。四是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加快非税收入纳入综合预算管理的步伐,调整好政府收入分配秩序。五是进一步完善市区财政体制,继续深化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乡财县管”改革。
(四)强化财政监督,提高依法理财能力和水平。严格执行《预算法》、《行政许可法》和《长春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理财。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开展对新建项目预算和招标标底的评审工作,及时做好设计变更和调整项目的评审,提高投资效益。积极开展政府采购监督检查,维护政府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认真做好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特别是抓好对财政收入质量与财政支出效益的监督检查。强化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以贯彻《会计法》为中心,宣传贯彻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营造会计诚信氛围。大力加强财政自身建设,着力增强干部的廉政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完善财政内部监督和考核机制,规范工作行为,推进财政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006年,完成全市预算和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接受市人大对财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在市委的领导下,振奋精神,依法理财,锐意进取,求真务实,为构建和谐长春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