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双阳区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双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112MB18531873/2023-47948
分  类: 公共文化服务 ;  其他
发文机关: 长春市双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成文日期: 2023年12月29日
标      题: 双阳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服务基本标准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9日
索引号: 11220112MB18531873/2023-47948 分  类: 公共文化服务 ;  其他
发文机关: 长春市双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成文日期: 2023年12月29日
标  题: 双阳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服务基本标准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9日

为推动新时期我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出台《双阳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服务基本标准》,明确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场所、服务频次。

(一)图书馆

1、设施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新建馆舍(标准颁布后再建,下同),市区常住人口20-150万设置中型馆,建筑面积不低于4500平方米,中型馆服务半径不超过6.5公里。

2、馆藏图书(印刷型)。人均占有藏书0.7册以上,人均年增新书0.03册以上。

3、开架书(印刷型)。70%以上为最近三年内图书。

4、图书流通率(印刷型)。平均每册图书年流通0.7次以上。

5、读者到馆率。人均到馆次数0.3次以上。

6、开放时间(免费开放)。每周56小时。

7、数字化建设。有图书馆自办网站,馆藏电子文献(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视听资料等100种以上。电脑 30以上,其中20以上由公众使用。设施内免费提供无线Wifi服务。

8、人员配备。每服务人口(1-2万)人应配备1名工作人员。

9、经费配备。购书经费年人均0.5元,免费开放经费20万元/年(国家10万元/年、省5万元/年、当地5万元/年)。

10、文献加工处理时间。报纸到馆当天上架服务,期刊到馆2个工作日内上架服务,图书到馆7个工作日内上架服务。闭架文献提供不超过30分钟,外围书库文献提供不超过2个工作日。

11、有残障人员通道,配备设备和盲人读物。

(二)文化馆

1、设施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新建馆舍,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万设置大型馆,建筑面积不低于60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不低于1200平方米;20-50万设置中型馆,建筑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不低于900平方米;20万以下设置小型馆,建筑面积2000平米,室外活动场地不低于600平方米。

2、开放时间(免费开放)。每周42小时。文化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实行免费开放,所提供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3、基本服务频次。馆内常设的基本服务项目不低于6项。年度组织文艺活动不少于30次,其中综合性大型文化活动不少于5次。年度组织展览活动不少于4次。年度组织各类理论研讨活动和对外交流活动不少于2次。年度组织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和群众业余文艺作品推广活动1次。

4、流动服务频次。年度组织馆办文艺团队每年下基层演出不少于20场(次)。年度举办各类人员文化艺术培训班不少于20期。年度组织、辅导下一级文化馆(站)人员培训班不低于2期。年度深入基层培训、辅导、调研、指导人均不少于20天/年。建设基层文化活动辅导基地不少于4个。

5、编辑创作。年度编辑文艺(含信息)刊物(含资料)不低于4期。年度组织创作(或演出)的文艺作品(或节目)不低于4件(个)。年度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低于2项。

6、活动推广。文化馆应通过媒体、网站、宣传资料、宣

传栏等形式向公众推介、展示特色文化设施、团队、活动等,吸引公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

7、人员配备。每服务人口(1-2万人)应配备1名工作人员。文化馆应配置音乐、戏剧、舞蹈、拳术等文化艺术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总人数的70%。

8、文艺骨干队伍。馆办业余文艺团队不少于2支,每支不少于15—30人。应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吸引社会文化艺术人才和社会公众参与文化馆志愿服务。

9、经费配备。年人均活动经费(城区1元、县市0.5元);免费开放经费20万元/年(国家10万元/年、省5万元/年、当地5万元/年)。

10、数字化建设。有文化馆自办网站,实现信息发布、地址查询、展览展示、网上互动、网上预约、监测评估等主要功能。设施内免费提供无线Wifi服务。

11、有残障人员通道和服务项目。

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1、设施面积。300平方米以上。新建馆舍,服务人口5-10万设置大型站,建筑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不低于600平方米;3-5万人设置中型站,建筑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不低于600平方米;3万人以下设置小型站,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不低于600平方米。

2、开放时间(免费开放)。每周42小时。

3、站办活动。文化站利用站内设施设立的阵地服务项目不低于3项。年度组织综合性大型文化活动不低于1次;年度举办单项文化活动不低于3次;年度举办培训讲座不低于3次;年度开展读书活动不低于2次,年度图书宣传或优秀读物推荐不少于2次,每次推荐图书不少于10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整理工作。

4、辅导工作。年度组织、指导所辖文化室(文化大院)开展文化活动不低于4次,下基层辅导不低于20天/人。年度举办群众文化培训班不低于2个(期)。

5、电子阅览室。机器10台,利用率良好。

6、人员配备。每站3人,应配置音乐、戏剧、舞蹈、拳术等文化艺术专业技术人员。

7、经费配备。免费开放经费5万元/年(国家2.5万元/年、省1.25万元/年、当地1.25万元/年)。

四、村(社区)公共文化场所

1、设施面积。100平方米以上。新建设施,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不低于600平方米。名称为基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功能设置应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排练室等,其中,图书室有1500-2000册图书。

2、开放时间(免费开放)。每周42小时。双休日、节假日必须开放,开放时间可视群众需求而定。

3、活动服务。年度流通量每册不低于0.1册次,年度开展读书活动不低于2次,年度图书宣传或优秀读物推荐不少于2次,每次推荐图书不少于6种。

4、辅导工作。组织、辅导群众文化团队(包括协会)不低于3次。年度举办群众文化培训班不低于4个(期)。

5、人员配备。每室(中心)配1人,年度从事文化工作时间不少于420小时。

6、电子阅览室。有条件的社区机器不少于10台。

7、文艺骨干队伍。每个行政村应有一支不少于15人的业余文艺团队,每个社区文艺团队不少于2支,每支不少于15人。吸引社会文化艺术人才和社会公众参与文化馆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