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阳区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
按照会议要求,现将我区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年初以来,受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影响,省市乃至全国总体经济发展及社会方方面面均受到很大冲击。面对此种情况,区委、区政府积极加大统筹力度,坚持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举,积极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狠抓企业复工复产,扩投资、促消费,努力通过强化措施对冲疫情、稳定经济。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6.8亿元,同比下降3.8%,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9.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三次产业看,农业总体平稳,工业下降趋势较小,服务业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农业方面,一季度末,全区备春耕种肥及其他农用物资基本购进,农业生产基本平稳。一季度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16亿元,同比下降15%。工业方面,截止到一季度末, 全区36户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32户,复工率和员工返岗率分别为88.9%和78.7%,实现工业总产值13.6亿元,同比下降5.9%。服务业方面,全区现有10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到一季度末复工8户,复工率和员工返岗率分别为80%和54%。1-2月份参与GDP核算的7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2亿元,同比下降55.8%。
(二)从三大需求看,投资呈上升态势,消费市场受限,外贸进出口保持正常。投资方面,一季度全区开复工项目27个,其中新建项目13个,续建项目1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同比增长4%,完成全年计划的7.5%。消费方面,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48亿元,同比下降21.8%。其中23户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餐饮企业和批零住餐个体户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88.7万元,同比下降16.8%,与前两个月相比增速上升7个百分点。
(三)从质量效益看,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工业企业效益严重下滑。财政金融方面,一季度,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55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本级财政收入实现2.75亿元,同比增长12.8%。工业企业效益方面,1-2月份,全区区属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45万元,同比下降53.4%。除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38.7%外,其他各行业效益严重下滑,利润总额均负增长。
(四)从先行指标看,与整体走势相匹配,疫情影响程度不同。一季度,全区总用电量2.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其中工业用电量为896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2%,商业用电量为1818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增速分别高于全市8.6个百分点、18.4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接待旅游人数30.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1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7.8%和69.5%。全区货物周转量和公路旅客周转量分别是1.94亿吨公里和1244.2万人公里,增速分别下降47%和57%。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抢抓政策机遇。深刻把握国家、省、市疫情期间宏观调节机制,密切关注新基建、专项债券等方面的政策机遇,深化“大对接”工作成效,积极争取重大平台、重大资金、重大项目、重大试点在我区落位实施。
二是创新招商方式。抢抓国家支持东北振兴、与杭州和天津对口合作等重大机遇,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化“不见面”招商模式,通过网络对接、视频洽谈、云端签约等方式,推进招商洽谈项目完成实质性的签约,推进新签约项目尽早落地开工。
三是全力推进项目。通过召开项目集中审批对接会、现场办公等形式,加快推进项目手续办理、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促进项目依法合规开工建设;充分发挥专班抓项目和项目中心作用,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协调调度,组织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入统入库指导和服务,帮助完善相关资料,确保开工项目尽快入统入库。
四是稳定工业运行。加大对规模以上工业重点企业和新增企业扶持力度,尽早恢复生产,尽量扩大生产规模,抓紧实现生产能力最大化;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和具有发展潜力企业拔高增效,帮助闲置资产、搁浅项目、僵尸企业盘活脱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强对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扶持,组织开展企业升规培育,引导退规企业达标返规,争取新入规一批工业企业。
五是积极促进消费。引导商贸企业及商户尽快恢复经营,合理帮助解决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经营信心;鼓励城乡居民积极消费,消除因疫情防控产生的心理障碍,重树新的消费理念,逐渐拉动活跃消费市场;协调监管部门坚持柔性管控,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放开人流、车流、物流,加快推进消费市场全面恢复;开发线上消费潜力,加大对线上消费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指导企业及商户拓展线上业务,加快释放网络消费新动能。
六是强化调度服务。聚焦重点企业抓服务,依托“万人助万企”、“服务企业周”、“项目中心”等开展专项帮扶,切实解决企业及项目单位的实际问题、确保取得实效;聚焦重点指标抓监测,紧盯弱项指标、实物量指标、先行指标,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聚焦重点工作抓落实,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龙头行业、重点企业引领作用,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短期见成效、长期有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