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月区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净月高新区新湖镇人民政府 >> 履职依据
新湖镇2022年工作谋划及十四五时期工作谋划
一、2022年重点工作谋划
新湖镇作为净月开发区国家城乡融合和省级农高区政策实施的重点区域,2022年将坚定不移推进牵头及配合任务的落地落实,努力探索具有新湖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净月区“现代农业城”和“科技创新城”的创建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聚焦产业发展
深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做活“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大文章。一是以新湖高科技产业园区落位新湖为契机,择优选强引进优质产业,积极引进粮食加工及畜禽养殖精深加工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二是与花田礼油菜花田建立深度合作,谋划在柳树村建立肉牛养殖基地,形成肉牛全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是申请柳树村甜玉米、榆树村孤榆贡米农产品地理标识,提升镇域农产品附加值。四是科学谋划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各村依据规划结合自身优势有序发展产业,在慢山里研学基地及天怡温泉景区周边积极培育文旅产业,引进无忌小屋房车露营地及汇华园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农业等特色产业。
(二)助推项目落位
积极配合区招商及建设部门,全力做好项目落位地块前的征拆工作,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目前正在推进征拆工作的项目有两个,一是新湖高科技园区项目:位于新湖东侧与双阳交界处,占地10平方公里,该项目共分为两期,涉及拆迁总户646户,征用耕地781公顷。目前一期(共310户、410公顷土地)已签约174户,剩余136户,大地已签约159.33公顷,剩余260.86公顷,签约金额45098万元,剩余未达成签约的房屋及大地约需59828万元;二是农民新居项目:位于我镇镇域中心北侧,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37户,已签34户,大地5.11公顷全部签约,签约金额9142万元,大金仓粮库发放50%补偿款1723万元。
(三)优化基础设施
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柳树村和新兴村千村示范点,在全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补充长伊公路双侧路灯,完成全域亮化升级。维修扩建水井房,实现农村自来水24小时供水。查缺补漏各村屯断头路,推进“农村四好路”建设。建立健全农改厕长效管护机制,保证厕所正常使用。推进农村排污管线建设工程,促进农村户厕粪污并网处理。保障农民新居项目落地落实,彻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条件。
(四)发展现代农业
以省级农高区落位我镇为契机,将创建省级农高区与二级水源地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相结合,与吉林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对接,在新湖镇打造高质量科研平台,促进科学成果转化,加快在科技育种、智慧农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突出“种子”“黑土地”两个关键,提升全镇粮食安全能力。建议将省级农高区落位选址在新湖镇二级水源地内,既符合省级农高区发展落位需要,又满足对水源地保护的要求,整体项目可整合村屯24个,迁出人口1982户,释放集体建设用地150公顷。
(五)持续民生保障
下大力气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清除困难群众帮扶盲区,关注低保和帮扶群众之外的困难群体,加强政策宣传和走访摸排力度,确保符合救助政策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依托关工委、非公党组织等服务载体持续关注困境青少年,与慢山里国家研学基地建立长期合作,组织贫困青少年免费开展劳动实践教学活动。建立助企、春风行动联动机制,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六)维护社会稳定
始终将维护全镇社会稳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落实镇域内企业、工地、商贸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工作,按上级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加大消防、森防煤气安全宣传,及时消除隐患。加强秸秆离田力度,确保不点火,不焚烧。加强信访工作,新湖镇信访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征地拆迁和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涉及信访重点人4人,下一步我镇将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原则”对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教育解释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打击到位,建立健全领导包案、跟踪督办、考评问责机制,压实细化责任,达到事心双解、案结事了。确保市两会、全国两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是“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会议节点的社会稳定。
二、“十四五”时期工作谋划
“十四五”时期,新湖镇将以“承东接西、南扩北连”空间发展战略,建设新湖科学城农业科技示范区,二级水源地湿地公园生态涵养区,镇域中心农民新居聚集区,慢山里-青怡坊农事体验观光区,天怡温泉-横头山休闲旅游康养区,五个具有生态涵养功能的绿色发展区,将新湖镇打造成“农村有看点、村庄有亮点、农产品有卖点、乡村旅游有爆点”的农科文旅康融合发展先行区,净月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区。
(一)实施镇域乡村规划提升工程
坚持“多规合一”,实现规划编制全覆盖。在净月区提出的“北城、南苑、中山水”的空间格局,“一山携两翼、三水润净莲”的空间意像中,新湖镇位于整体布局中的“南苑”位置,是长春市的“后花园”,未来将依托镇域内丰富的山水林田园林资源及慢山里、天怡温泉旅游支柱产业,按照“承东接西、南扩北连”空间发展战略,重点打造新湖科学城农业科技示范区,二级水源地湿地公园生态涵养区,镇域中心农民新居聚集区,慢山里-青怡坊农事体验观光区,天怡温泉-横头山休闲旅游康养区,五个具有生态涵养功能的绿色发展区。
“承东”:借助东部莲花山、双阳奢岭丰富的旅游要素优势,实现临近交界区域内土地的升值开发;
“接西”:对二级水源地内农户进行征拆,打造滨水湿地公园,将西侧新立城水库纳入湿地公园景区;
“南扩”:利用毗邻伊通新兴乡农业强镇的区位优势,借助新木科技所打造的牧草种植基地,成立新兴新湖养殖合作区,在交界处设立肉牛养殖、加工基地;
“北连”:以长春野生动物园、长双快速路为依托,在镇域北部规划建设农民新居,联动主城区。
(二)实施农科文旅康产业融合工程
一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避免千村一面,保持乡村魅力。深度挖掘蕴含特色景观、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优质资源,发掘村落历史,培育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开发农业多功能性,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田园、新农家、新农村,建成“农村有看点、村庄有亮点、农产品有卖点、乡村旅游有爆点”的农科文旅康融合发展先行区,在融合形式上,分类探索园区型、景区型、农业型等特色镇建设路径,避免单一农旅项目受农业季节性影响大、淡旺季特征明显等问题,形成“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四季产业链;二是汇聚政策资源,强化要素保障。大融合需要大整合,整合分散于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开发等领域的扶持政策,创新涉农资金统筹投入、集中使用、强化管理的机制,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各类资本涌入农村,统筹增设农业建设用地指标,推动农科文旅康产业融合从脑中“一张蓝图”变为眼前“一幅实景”;三是抓好主体培育,增强融合动能,农科文旅康产业融合不仅是把五个“鸡蛋”放在一个盆里,并且还要打碎搅匀,是产业之间的高度融合,核心是要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元化的经营主体,支持市场主体参与开发、建设和管理,择优聚力做强一批如慢山里、天怡温泉、中农四方、青怡坊等真心搞农业、真正有实力、真情带农民的主体,打造农科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航母”。
(三)实施重大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依托科技创新平台、科技信息服务站等公共服务平台,借助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相关科研力量,在新湖镇建设一批高标准农业示范基地。依托长春市农博园、中农四方智慧农业等高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中心打造林家村高标准蔬菜产业园区、通过与北方农业集团等农业技术推广公司深度合作,建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区,集成示范和转化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成果,完成新湖科学城农业科技示范区等建设任务。
(四)实施道路交通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按照国家和省市区要求,落实“四好农村路”建设,在“村村通、屯屯通”的基础上实现“户户通”。加速推进村屯硬化路建设,镇、村全面推行道路“包片制”,所辖道路做到养护及时,保证道路宽度符合车辆及农用机械正常通行。建议区相关部门协调市交通运输局在我镇加官村(距市区15公里)、西湖村(长春野生动物园)、新兴村(慢山里研学基地)、长山村(美丽乡村示范屯)、红田村(天怡温泉)等距离长春市区较近或旅游产业项目聚集的村增加周末旅游公交专线,为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打下良好基础。
(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治理工程
全面提升农村环境风貌,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改造提升传统民居、老旧院落,建设农民新居,有效管控建筑立面风格;持续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农村垃圾治理,依托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健全村庄保洁体系;总结推广团山子屯、南沟屯垃圾减量分类试点成果和经验,有序推进垃圾分类;配合区相关部门推进农村基础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农村自来水供水工程、污水管网建设及村屯厕所改造工程,持续性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运用景石广场、亲水广场、新兴村湿地公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现代化水平,把新湖镇建设成为长春市最美的“后花园”;坚持自治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提升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引导村集体组织注册物业公司,面向内部提供就业岗位,负责承接改厕、改水、人居环境整治等后期的相关维护工作。努力完善集中居住区的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使公共服务更为均等化。
(六)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
结合各村实际,发挥村镇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比较优势,发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稀有资源,开展差异化竞争,推进整村开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打造“一村一品、一屯一业”,夯实产业基础,厚植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强对农产品标识、产地、质量、包装、品牌的创意设计,大力推进品牌创造、输出和营销,培育高端农业品牌。将“孤榆贡米”、“今日家园有机蔬菜”、“甜玉米”、“盆菜苹果”等区域公共品牌纳入名录库重点培育,以做亮特色农产品品牌、休闲农业品牌、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为重点,完善生产基地建设、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等标准,完成“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生产体系。依托长春农博园博览会等推广平台扩大优质农产品营销渠道,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打造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创响新湖特色农产品品牌,使新湖镇成为长春市的“菜篮子”、“粮袋子”。
(七)实施农民增收促进工程
实施农民财产性增收促进行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通过对农村土地或山林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将村集体净资产折股量化到人,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民宅专业合作社,盘活闲置的土地和空闲农房,支持流转双方以协商的形式确定流转价格和流转年限,吸引社会资本对农房进行改造、使用,设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确保农户持续收益,有效激活农村“沉睡”资产,让“死产”变“活权”,让“活权”生“活钱”;实施农民工资性增收促进行动,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在就业安排与创业机会上更多地让农民参与,鼓励农户依托自由和闲置农房院落发展民宿等新业态,不断扩大增收渠道。
(八)实施“跨村聚集”建设工程
通过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宅基地跨区域置换,打造城乡一体化“农民新居”。积极探索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明确和落实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以及其退出、流转、继承等有关办法要求。为撤村并居做好准备,结合我镇实际,建议对长伊公里以西二级水源地区域和天怡温泉、慢山里旅游景区周边进行征拆,在长伊公里以东,如团山子屯(科学家小镇)、镇域中心(棚改区)、陈家屯(温泉资源)、小营子屯(回族聚集地)集中规划居住区,征拆后空余出的土地指标一部分用于开发区引进产业项目,一部分用于集中建设农民新居,届时,长伊公路将不作为重型车辆通行道路,而成为观光大道,公路以东为农民新居展示区,公路以西为自然景观观赏区。
(九)实施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工程
传承弘扬乡风淳朴、邻里守望、友善互助、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赋予更多新时代现代文化内涵,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家规家风建设,持续性开展“长春好人”等先进典型推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国家级文明村长山村为样板,建立健全文明村镇创建方案和标准,大力推进乡村文明创建;不断扩大农村书屋、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有效供给,推进村(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与高校讲师、志愿服务队常年合作,不定期开展文化、艺术等专题培训和帮扶指导,培育“一村一亮点,一屯一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深入挖掘大顶山、卸甲山、磨盘山等自然文化资源,整合青铜器时期东照地遗址等研学文化资源,探索建立村史馆,使新湖文化再放异彩。
(十)实施城乡村(社区)发展治理工程
依托“彩虹工程”党建载体,坚持党建引领各项重点中心工作,建立健全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和“三长”联动机制,拓展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功能,加快构建科学的组织动员体系、法治的管理运行体系、精准的引领服务体系、严格的权责约束体系,建成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村(社)。落实吉林省“宽带吉林”工程、长春市“数字长春”战略及净月区“智慧净月”工程,与吉视传媒联手在电视客户端打造新湖镇“智慧党建”工程,内容涵盖党建教育、村务公开、便民服务、农业信息等方方面面,使乡村基础信息数据化,目前该项目在团山子屯作为试点顺利投放,下一步将在全镇铺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