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2025-11073 |
| 分 类: | 安全生产 ; 通知 |
| 发文机关: | 经开区应急管理局 |
| 成文日期: | 2025年09月30日 |
| 标 题: | 中秋国庆假期工贸领域安全生产提示 |
| 发文字号: | 无 |
| 发布日期: | 2025年09月30日 |
| 索引号: | /2025-11073 | 分 类: | 安全生产 ; 通知 |
| 发文机关: | 经开区应急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5年09月30日 |
| 标 题: | 中秋国庆假期工贸领域安全生产提示 | ||
| 发文字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25年09月30日 |
工贸行业领域广、企业数量多、风险类型复杂,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底线思维、责任担当,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盯粉尘涉爆、有限空间、危化品使用、“厂中厂”等高危领域和薄弱环节,动态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要严格作业审批、过程监管,严厉打击“无计划作业”、无证上岗行为。特别是要加强节假日、换季等特殊时期风险防控,严防疏忽大意导致事故。相关领域重点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一、冶金有色金属铸造
一要避免设备设施安全缺陷风险。确保安全联锁装置、急停开关、机械锁紧装置、液位传感器、快速/紧急切断装置日常排查到位,建立隐患台账,限期安全整改。建议对关键装置进行冗余配置,确保单一故障不影响安全。加强日常巡检,重点监测高温、高压设备的异常振动和泄漏。
二要关注气体报警装置失效风险。针对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报警装置,建议在节前全面校验报警装置,确保传感器灵敏度和报警阈值准确。建立气体检测盲样测试制度,定期抽查装置可靠性。配备便携式检测设备,加强作业现场人工巡检。
三要加强高风险因素管理。确保高温熔融金属应急设施隐患风险中高温熔融金属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存在非生产性积水,放置有易燃易爆物品;确保冷却系统应急处置失效风险中水冷元件出水温度与进出水流量差检测报警装置及温度监测、快速切断装置及应急冷却水源等冷却应急处置措施可用。
四要关注重点设备设施和重点工艺环节的管理。确保冶金起重机的横梁、耳轴销和吊钩、钢丝绳及其端头固定零件等完好,已按期完成探伤检测;加强煤气生产、回收净化、加压混合、储存、输送、使用环节的管理;确保高温熔融金属铸造环节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铝加工(深井铸造)工艺液位监测报警、机械连锁、紧急排放阀、快速切断阀、结晶器钢丝绳等重点设备设施安全完好。
节日期间,请各企业保持生产负荷稳定,严禁超负荷、超能力生产,原则上不安排开停车作业、检维修作业,确需进行动火、高处、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的,必须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配齐防护装备;因员工秋收、休假易导致专业化管理力量弱化,需合理安排排班,明确安全包保责任,保证关键岗位人员在岗,并严格落实节假日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强化应急值守和物资准备,发现险情及时处置;涉及到节日中后期复工复产的,复工前必须制定安全管控方案并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对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检修,彻底排查重点环节隐患,经确认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后方可恢复生产。
二、粉尘涉爆
一是要加强值班值宿,确保每日有安全管理人员在岗,严格落实每日自查自改及粉尘清扫制度。
二是停产企业要妥善安排值班人员,节前完成一次全面自查,重点做好防火工作,强化夜间巡查力度。
三是涉粉作业30人以上且安装在线监测系统企业在节日期间要保障系统稳定运行,杜绝视频断线、消警不及时等问题,系统发生故障时立即联系吉视传媒工作人员,联系电话:19204316123。
四是各市州及县区应急管理部门要排查属地在产、停产粉尘涉爆企业数量,指导企业合理部署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保障节日期间安全稳定。
三、有限空间
一要做好节前预防。对全厂区的有限空间部位进行最后一次全面检查,确保有限空间入口安全警示标志清晰、醒目,无缺失;存有有害物质部位有限空间设置的物理隔离措施要确保各类物理隔离措施防护有效,防止无关人员误入;作业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装备齐备完好有效;节前会议重点强调有限空间管控重要意义,原则上节日期间严禁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如必须进行,实行作业 “提级管理”。
二要强化节中管控。节日期间落实专人按照节前有限空间检查项对有限空间场所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置;若必须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实行“提级管理”,由企业更高层级负责人进行审批,制定专项有限空间作业方案,作业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装备现场齐备(确认气体检测仪、通风设备、呼吸防护器材、照明设备、通讯设备、救援三脚架等,确保其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安全交底,落实监护人员(监护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严禁参与有限空间作业,严禁擅自离岗),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铁律,确保检测合格后,人员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后方可进行作业,作业过程持续进行通风检测,监护人员进行重点关注,并做好与作业人员信息沟通,作业过程出现异常变化时立即停止作业,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救援设备进行救援,并同时拨打119、120求救,严禁盲目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