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2024-07817 |
分 类: | 安全生产 ; 通知 |
发文机关: | 经开区应急局 |
成文日期: | 2024年06月07日 |
标 题: | 关于进一步做好阶段性季节性安全防范工作的提示函 |
发文字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24年06月11日 |
索引号: | /2024-07817 | 分 类: | 安全生产 ; 通知 |
发文机关: | 经开区应急局 | 成文日期: | 2024年06月07日 |
标 题: | 关于进一步做好阶段性季节性安全防范工作的提示函 | ||
发文字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24年06月11日 |
进入6月,生产经营旺盛、道路运输繁忙、大型活动增多、人员流动加快、施工作业频繁,市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平均气温略高,强降水以及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多,各类风险因素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为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全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现提示如下。
一要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各单位一要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持续抓好抓强教育培训、学习宣贯、举报奖励等各项基础性工作,把安全责任措施压紧压实到基层末梢,到具体场景、具体点位、具体人员。围绕党政领导干部、部门监管执法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分级分类开展大学习大培训,提升领导、管理、从业能力水平。二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以“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为抓手,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警示教育、知识竞赛、培训演练等系列活动,强化《安全生产法》和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落实,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开展自查自改和执法检查。三要深入宣传贯彻省市安全生产举报办法,鼓励员工和群众发现并举报安全隐患,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二要突出抓好群众身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各单位一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排查整治群众身边安全隐患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紧抓不放,持续推动“破窗拆网”清查行动、打通“生命通道”专项整治、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整治、道路交通安全“清源除患”2024专项行动落地见效,确保覆盖每一家生产经营主体、每一个社会单元,不留死角盲区。以“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继续加大排查力度,坚决整治违规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店铺标牌等问题。加大燃气管道设施更新改造力度,加强瓶装液化气行业管理,推动燃气用户全面更换安全阀、安全管。二要将科普宣传作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的有力举措,广泛动员组织观看正在持续开展的同上一堂燃气安全科普大课、畅通生命通道安全科普大课等系列课程,提高人民群众安全素质。持续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大型文旅活动、大型游乐设施、野泳溺水安全防范。以专项行动为契机,坚持柔性劝导和刚性执法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合,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力从根本上解决好基层实际问题。危化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也要持续加强隐患排查,加强全过程安全管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三要高度关注周期性季节性安全风险。各单位在持续加大焊接切割作业人员培训的同时,要紧盯动火作业审批制度落实、现场安全管理、紧急救援处置等各环节,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通过典型案例“以案解法、以案督改、以案促治”。将电焊作业资质作为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的重要内容,严惩无证作业、持假证上岗等违法行为,对构成犯罪的,严格按照《吉林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落实“行刑衔接”,有力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各单位要高度关注污水池、发酵池、化粪池、沼气池、污水管道、地下管网以及炉、窑、罐等重点部位,深入开展监管执法和专家指导服务,督促企业加强教育培训、落实作业审批、安全规程,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十不准”和救援“十必须”要求,有效预防中毒和窒息事故发生。
四要切实做好汛期气象自然灾害防御。目前我省已经进入雨季,各单位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密切做好防御中小河流局部洪水灾害,防范农田渍涝和强降水引发城市内涝等灾害准备,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平时牵引应急准备,战时指导应急救援”的功能作用,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从防、减、救全链条发力,扎实做好防汛各项工作。要关注汛期降雨等引发的连锁性灾害,健全完善灾害性天气预警和协调联动机制,督促企业深入开展汛期安全隐患自查,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期间及时停产撤人到位,确保安全度汛。危化品方面,要重点防范防火堤积水、危化品物料外泄,严格落实仓库防雨淋、防潮、防水淹措施,确保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城市运行方面,要重点排查隧道、涵洞,公共设施地下空间,下沉式建筑、在建地铁、工程基坑等易积水的低洼区域安全隐患,落实落细应急措施。房屋道路设施方面,要加强老旧房屋、工地营地、交通沿线灾害隐患排查整治。旅游方面,要持续做好网红打卡地、“野景点”等重点部位暴雨等灾害防范。
各单位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严格的要求,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小隐患”引发“大事故”,“小事故”酿成“大舆情”,全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