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
九、教育、文化、卫生
全市拥有各类学校303所,其中,高中9所,初中42所,小学226所,职业高中2所,学前教育23所,特殊教育1所,进修学校1所。在校学生120038人。招生数26948人,毕业生数31871人。教职工数10715人,其中,专任教师8006人。学校占地面积5456545平方米,校舍面积1189095平方米。
全市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各1处,文化站20个,农村文化广场404个,农民文化大院404个,农家书屋404个。广播电视台1座,公共广播节目2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1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705个,其中,医院2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7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个。实有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6748张,每万人拥有床位数62张。各类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数9374人。卫生技术人员662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776人,注册护士2836人,药师(士)246人,技师(士)230人,其他534人。
全市医院医疗收入173780.6万元,其中,公立医院53389.5万元,私立医院120391.1万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375818户,总人口1013854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862313人,其中,男性人口435479人,女性人口426834人,男女性别比102.03(以女性为100)。全市城市人口262653人,镇人口122062人,乡村人口477598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16616人,占比13.52%;15-59岁人口为538960人,占比62.50%;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9316,占比23.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9316,占比15.00%。
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0元,同比增长7.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93元,同比增长2.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3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万人次,其中,省外就业6.9万人次,省内就业3.46万人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0.56万人次,境外就业0.08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55.84亿元。
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在岗职工人数达到73810人,离退休人数达到8268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4045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4715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9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28558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42987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42797人。在乡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618022人,参合率为100%,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包括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为68604万元,累计受益132665人次。
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达到12464户、22967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为3327户、4917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为9137户、18050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1911.44万元,其中,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400.86万元;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7510.58万元。全市养老机构36家,有养老床位5584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0家,有养老床位3581张;民办养老机构16家,有养老床位2003张。
十一、资源、气候和安全生产
全市幅员面积4140.6平方公里。全市年末耕地总资源316882公顷。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4188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8218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总量为2.2042亿立方米/年,1956~2000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0454亿立方米。从水资源五级分区看,东辽河上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0.0428亿立方米,东辽河下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6056亿立方米,新凯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0.3970亿立米。全市4座中型水库近三年平均蓄水量3522万立方米,2020年蓄水量5200万立方米,全年用水量为0.0006亿立方米。2020年,全市平均气温7.3摄氏度,比历年高0.7摄氏度。最高气温36.5摄氏度,最低气温-26.6摄氏度。年降水量769.1毫米,比历年多203.9毫米。年日照时数3379.3小时,比历年2624.2多755.1小时。全年大风18次。3月至10月,降水偏多,全市降水量717.6毫米,比历年同期多178.3毫米。春季降水稍少,降水量81.2毫米,比历年少6.2毫米;夏季降水稍少,降水量384.9毫米,比历年少0.1毫米;秋季降水特多,降水量295.1毫米,比历年多215.9毫米。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在5月17日。3月至10月,气温稍高,全市平均气温15.1摄氏度,比历年同期高0.7摄氏度。春季气温稍高,平均气温8.6摄氏度,比历年高0.8摄氏度;夏季气温偏高,平均气温23.4摄氏度,比历年高1.0摄氏度;秋季气温稍高,平均气温8摄氏度,比历年高0.7摄氏度。终霜2月23日,初霜10月5日,无霜期283天。
全市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均未超过吉林省控制指标,连续十六年保持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