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德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183K095393154/2023-35399
分  类: 政务公开 ; 通知
发文机关: 德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3年08月28日
标      题: 德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惠市2023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德府办发〔2023〕26号
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07日
索  引 号: 11220183K095393154/2023-35399 分  类: 政务公开 ; 通知
发文机关: 德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3年08月28日
标      题: 德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惠市2023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德府办发〔2023〕26号 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07日

德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德惠市2023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的通知

德府办发〔2023〕26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办局,各直属单位:

  《德惠市2023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8月28日

德惠市2023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

  为加快补齐全市农民增收短板,建立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保证全市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长春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意见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建设农业强市为主抓手,聚焦农民增收工作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短板、突破难点,促进农业经营增效、农民就业增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二、主要目标

  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保持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力争收入绝对值与国家平均水平差距缩小。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产业发展,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1.稳步增加种粮收益。抓住粮食产量促增收,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开展玉米高产竞赛,推动玉米高产优质品种和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落地,打造高产高效示范片,稳定保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340万亩以上,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34亿斤阶段性水平。推广技术促增收,开展玉米密植种植方式试验,选定耐密高产玉米品种和适宜的水肥配比方案、农机具作业模式、耕作技术模式。防灾减损促增收,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措施落实,全力减轻灾害影响,指导农户庭院安全储粮,基本消除“地趴粮”,通过节本降耗、综合防治,推进种粮收入稳步增加。〔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市粮储局、市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2.稳定农民养殖收入。大力推进“秸秆变肉”工程,围绕肉牛发展目标任务,坚持全链条推进、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服务,推动肉牛产业实现超常规、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抓好养殖产业园区建设,引导有条件的镇、村围绕优势畜种稳步发展“一村一品”,积极培育一批养殖大镇、大村,以及若干大型生猪养殖场、肉鸡养殖场。定期发布主要畜禽市场价格信息,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兽医计划”,强化对农民养殖的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畜牧业专属金融产品、政策性保险等政策优势,加快整村授信、活体抵押等推广普及力度,为养殖农户提供全方位综合性服务。〔责任单位:市畜牧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金融办)、人民银行德惠支行,各乡镇(街道)〕

  3.拓宽园艺特产增收渠道。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挖掘林草水等资源潜力,新建各类棚室900亩。组建新的园艺特产业发展联盟,重点集中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园艺特色乡镇。开展鲜食玉米与油菜“一年两作”种植试验,实施稻渔综合种养3.5万亩以上,拓宽农民特色产业增收空间。稳慎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户利用自有院落空间和资源,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发展适宜的特色产业项目,落实好配套的补贴、保险和技术服务等政策措施,着力促进脱贫群众稳步增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4.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拉动增收致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农村电商,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组织开展乡村“双创”活动,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休闲农业主体培育,打造一批宜业宜游的精品村庄,推动田园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商品,形成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拉动旅游消费直接转化为农民收入。实施品牌跃升工程,推动德惠粮鸡、德惠小町米等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宾馆酒店、进景区、进交通枢纽,提升“德字号”农产品品牌市场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文广旅局、市畜牧局、市粮储局、市政数局、市供销社、市邮政公司,各乡镇(街道)〕

  5.发展帮扶产业带动持续增收。2023年,继续保障衔接资金落实,延续资金整合试点政策,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不低于60%,省级资金不低于50%。放大帮扶产业带动功能,扩大项目带动效果,按照“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的思路,分类提升产业质效,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脱贫人口共同增收。提升项目质量,加强风险评估,确保帮扶项目资产不闲置、不浪费、不流失。〔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二)强化创业就业,挖掘农民增收潜力

  1.培育高素质农民。抓好各类技术技能、素质提升培训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年内培训高素质农民592人,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辅导员118人。组织实施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育学员20人,提升干事创业、联农带农能力。聚焦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组织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开展重要机械化技术实操实训和作业演练,提高农机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针对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采用“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方法,强化在田间地头实践实训,加快提升农民实操水平和增收能力。〔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市农机总站,各乡镇(街道)〕

  2.提升转移就业能力。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用工岗位需求,依托企业和相关院校,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定岗和专项技能培训,通过以干代培、实岗实训等方式,开展建筑、机械、维修、家政、月嫂、餐饮、保安、物流等适合农民务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围绕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产业,跟进开展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汽车代驾员等新职业培训,深入开展电商直播带货、短视频拍摄与剪辑和网络直播创业等各类专题培训,将集中培训、基地实训、线上辅导等方式相结合,通过真练实战,让学员快速掌握技巧和技能,实现快速就业增收。〔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政数局、市妇联、市邮政公司,各乡镇(街道)〕

  3.优化就业对接服务。搭建对接平台,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四季春”“雨露计划+”等交流对接活动和民营企业招聘月、就业帮扶援助等专项行动,及时发布岗位用工信息,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直通服务,畅通农民就业信息渠道。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持续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创建和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适当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提高就业服务组织化程度,积极打造劳务品牌,促进跨地区人力资源供需匹配对接,带动农村劳动力省内外就业,优化脱贫劳动力省外务工往返交通补助政策,简化审批流程,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做好农民工权益保障,及时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尤其要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发生,为就业增收创建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改局、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三)深化改革创新,释放农民增收动能

  1.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增收益。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支持推广土地经营权出租、入股或托管等规模化、集约化模式,积极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要素集聚、土地溢价,增加农民土地收益。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健全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转等制度,依法依规盘活闲置宅基地和住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街道)〕

  2.壮大集体经济增收益。巩固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全面活化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整合盘活闲置厂房校舍、资产产权等生产要素,推行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模式,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和服务带动能力。经营性资产达到30万元以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开展折股量化,固化股权,按股分红,保障农民集体经济成员的权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市教育局、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3.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增收益。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以资产入股分红、开展生产服务、提供就业岗位、签订种养协议、帮助销售农产品等形式进行精准对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和增加工资性收入,推进富民增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局、市供销社,各乡镇(街道)〕

  (四)完善政策保障,完善农民增收机制

  确保政策补贴及时到位。健全农业农村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抓好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落实。落实好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持续推进玉米和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优化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奖补政策。通过落实中央、省和长春市级强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充分享受转移性收益。落实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措施,及时将符合救助条件的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基本生活救助范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局、市民政局、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四、工作要求

  1.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市负总责,部门分工协作,镇、村、社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将促增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增收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做到任务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确保工作进展调度及时,问题困难解决及时,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2.细化工作方案。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工作方案,细化任务目标,明确时间节点、路线图,进一步夯实增收工作任务。

  3.强化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认识,把政策宣传到位、解读到位,大力宣传增收致富的典型,弘扬勤劳致富精神,转变财不外露的传统观念,引导农民真实客观地反映生产生活情况。

  4.严格考核指导。将增收工作纳入年度乡村振兴考核和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考核各乡镇(街道)、各部门抓农民增收工作实绩,加大通报约谈力度,建立定期通报工作机制,按季通报农民增收情况,聚焦增收工作落实中的关键问题和突出矛盾,对工作成效差的单位进行约谈,指导整改。